宋元江西詩詞·贛西北詩詞·徐俯
徐俯(1075~1141),字師川,號東湖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庭堅之甥。因父死于國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三年,遷翰林學士,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官至參知政事。后以事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卒于饒州。《宋史》本傳說他有詩集六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詩集類下”著錄徐俯“《東湖集》三卷”。其詩集今已不傳。《全宋詩》第24冊1380卷收徐俯詩1卷。
徐俯生值元祐詩人盛極而衰之際,時江西詩派流弊漸呈興起之勢。徐俯作詩取法江西詩派,但又不專學一家,在奇峭拗健、生澀瘦勁的詩風外,以清新平易另樹一幟。如:
一日逢王造,千年與客游。云邊梅嶺出,坐上贛江流。日落回飛鳥,煙深失釣舟。蟬聲枯柳外,天地晚風秋。(《滕王閣詩二首》之一)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蔭來。(《春日游湖上》)
雪中出去雪邊行,屋下吹來屋上平。積得重重那許重,飛來片片又何輕。檐間日暖重為雨,林下風吹再落晴。表里江山應更好,溪山已后不勝清。(《戊午山間對雪》)
第一首以簡練的幾筆就勾勒出滕王閣上所觀美景的多層次性及由此引發的歷史滄桑感;第二首注重點染變換無窮的春天景致,選景新細,描畫真切,充滿郁勃的生命氣息;后詩則多方用筆,錯落有致地描繪冬天雪景,同樣體現了徐俯詩觀察細微、描摹新巧的特點。
除清新靈動之外,徐俯詩與江西詩派中其他人不同的是,其詩材不僅僅來源于前人的書本,而是將眼光投注到更廣闊的社會現實。如《明皇夜游圖》:
歌吹開元曲,鉛華天寶妝。苑風翠袖冷,宮露赭袍光。閨闥連閶闔,驊騮從骕骦。千門還欲曉,九陌乍聞香。
詩作借畫起興,極力展示唐玄宗宮中生活的綺麗艷美與鋪張奢華,寓意著詩人對當朝濫用民力、揮霍無度的指斥。再如《雙廟》詩:
開元天寶間,袞袞見諸公。不聞張與許,名在臺省中。
呂本中《紫微詩話》記:
饒德操酷愛徐師川俯《雙廟詩》“開元天寶間,袞袞見諸公。不聞張與許,名在臺省中”之句。[1]
詩寫唐代安史之亂中張巡、許遠苦守睢陽的歷史功績,隱約地譏刺了“名在臺省中”于國無補的“袞袞諸公”。徐俯身處南北宋更替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筆下多反映現實,表現其憂患意識,頗具時代色彩。
徐俯詩作雖然追求平淡自然,實則也是極力煉字煉句的結果,在這點上,他是稱得上領悟了其舅黃庭堅詩歌理論精髓的。如他的為人們激賞的《春日游湖上》詩(前文已引),與黃庭堅《春近四絕句》就有不少追摹之處,黃詩云:
閏后陽和臘里回,蒙蒙小雨暗樓臺。柳條榆莢弄顏色,便恐入簾雙燕來。
徐俯詩在選景、構圖、遣詞、用韻上對黃詩都有所學習、借鑒,真正做到了“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又《次韻可師題于逢辰畫山水二首》其一:
江漢逾千里,陰晴自一川。故山黃葉下,夢境白鷗前。巫峽常云雨,香爐舊紫煙。布帆無恙在,速上釣魚船。
其他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山遠三峰出,溪長二水流”“九派先將明月去,三峰少為白云留”,等等,都極力鍛煉而無斧鑿痕,人工中見天然。
徐俯亦工詞,其詞語言秀麗,意境開闊。代表作有《念奴嬌》《卜算子》《踏莎行》《鷓鴣天》等。如:
素光練靜,照青山隱隱,修眉橫綠。鳷鵲樓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銀粟。萬丈輝光,奔云涌霧,飛過盧鴻屋。更無塵翳,皓然冷浸梧竹。因念鶴發仙翁,當時曾共賞,紫巖飛瀑。對影三人聊痛飲,一洗閑愁千斛。斗轉參移,翻然歸去,萬里騎黃鵠。一川霜曉,叫云吹斷橫玉。(《念奴嬌》)
畫棟風生,繡筵花繞。層臺勝日頻高眺。清輝爽氣自娛人,何妨稱意開顏笑。水碧無窮,山青未了。斜陽浦口歸帆少。云鬟煙鬢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調。(《踏莎行》)
在徐俯詞作中,《念奴嬌》詞最著名。詞作想象豐富,意象紛呈,詞氣飄逸浩蕩,極似蘇軾《水調歌頭·中秋》。《踏莎行》一詞繪景精致,清新曠達,亦有東坡之風。
注釋
[1]呂本中:《紫微詩話》,《歷代詩話》本,第362頁。
上一篇:晉唐江西詩歌·中晚唐江西詩歌·南唐贛北、贛中、贛南詩人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后期江西詩詞·文學巨匠湯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