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鮑老
【出典】 宋·陳師道《后山詩話》:“楊大年《傀儡詩》云:‘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語俚而意切,相傳以為笑。”(據《歷代詩話》本)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條:“有假面披發、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后之衣,帖金皂袴,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繞場數遭,或就地放煙火之類?!?/p>
【釋義】 鮑老,也作“抱鑼”,宋代戲劇中的一種攜銅鑼戴假面上場的舞蹈角色。鮑老的表演在北宋時尤為受觀眾歡迎。
【例句】 笑問從前,誰調玉燭,當筵鮑老那能曲。(王以寧《踏莎行》[位正三槐]1066)這里回憶從前所看到的鮑老當筵表演舞蹈的情形。
上一篇:典故《髀肉未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鮑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