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南宋前期江西詩歌·曾纮、曾思父子
曾纮、曾思為父子詩人,北宋文學家曾鞏的侄子和侄孫。曾纮(一作“綋”),生卒年不詳,約宣和(1119~1125)前后在世。字伯容,號臨漢居士。宣和特科進士,曾任文林郎。與曾鞏、曾肇、曾布、曾紆等并稱“南豐七曾”。曾思(一作“恩”),生卒年不詳,約紹興(1131~1162)前后在世。字顯道,號懷峴居士。曾任祁陽(今屬湖南)知縣。
父子二人的詩歌創作,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曾纮《臨漢居士集》7卷,曾思《懷峴居士集》6卷。今均不存。我們僅能從楊萬里所作《江西續派二曾居士詩集序》中知其大概,其序曰:
南豐先生之族子有二詩人焉,曰臨漢居士伯容者,南豐從兄弟曰子山名阜之子也;曰懷峴居士顯道者,伯容之子也。子山嘗位于朝,出漕湖南,后家于襄陽,遂為襄陽人。伯容一世豪俊而能文,其詩源委山谷先生。然以不肯伈伣于世,有官而終身不就列。顯道得其父之句法,亦以氣節高簡,嘗宰祁陽,小不可其意,即棄去隱于衡之常寧者三十年。此君子之一不幸也。伯容放浪江湖間,與夏均父諸詩人游從唱和,其題與韻見于均父集中者,三十有二篇。予每誦均父之詩,云曾侯第一;又云五言類玄度;又云秀句無一塵。想見其詩而恨不見也,行天下五十年,每見士大夫,必問伯容父子詩,皆無能傳之者,此又君子之一不幸也。茲非所謂生既不用于時沒又不傳于后,不幸之不幸者歟。今日忽得故人尚書郎江西漕使雷公朝宗書,寄予以二曾詩集二編,屬予序之,欣然盥手,披讀三過,蔚乎若玉井之蓮,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瀉滟滪而東也;瑯乎若岐山之鳳鳴,梧竹之風也。望山谷之宮庭,蓋排闥而入,歷階而升者歟。昔人之詩,有詩傳而人逸者矣,《二南》是也。有人傳而詩逸者矣,《祈招》是也。有人與詩俱傳者矣,《載馳》是也。然祭公謀父之作,雖逸于三百篇之外,而式金式玉之句猶略見于梼杌之史者。以子革之誦也。二曾之詩。昔無傳而今有傳,不以朝宗能誦之歟。不曰二曾不幸之幸歟,不曰后學不幸之幸歟。因命之曰江西續派而書其右,以補呂居仁之遺云,伯容名纮,顯道名思,朝宗之于顯道,如李漢之于退之。故二居士之詩,朝宗得之于德曜,德曜得之于懷峴,懷峴得之于臨漢。[1]
據楊萬里序中所言,曾纮的詩歌創作“源委山谷先生”,曾思“得其父之句法”,二人都“氣節高簡”,所以詩作“蔚乎若玉井之蓮,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瀉滟滪而東也;瑯乎若岐山之鳳鳴,梧竹之風也”,有類于黃庭堅的超拔脫俗的詩歌境界,所以是“望山谷之宮庭,蓋排闥而入,歷階而升者”,故為江西續派。
注釋
[1]楊萬里:《誠齋集》卷八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南宋后期江西詩歌·文天祥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北詩詞·洪州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