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南宋前期江西詩歌·汪藻、王庭珪、胡銓的愛國詩歌·胡銓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進士,此科由高宗策士,胡銓答策萬余言,授撫州軍事判官,轉承直郎。因其父去世,回家守制。此時,金兵南下,戰(zhàn)火蔓延至江西吉安,胡銓自發(fā)組織家鄉(xiāng)農(nóng)民,入城堅守。紹興五年(1135),因兵部尚書呂祉推薦,賜對,升樞密院編修官;八年,上疏反對秦檜主和,乞斬王倫、秦檜、孫近,而且指責高宗,這就是震動朝野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秦檜認為“狂妄兇悖”,于是下詔除名,貶昭州。由于朝臣營救,改監(jiān)廣州鹽倉。十二年被劾,又貶新州,十八年又被謫移吉陽軍。直至秦檜死,才得徙移衡州。孝宗即位后,復職奉議郎。隆興元年(1163),和議又起,當時朝廷十四個大臣中,惟獨胡銓一人激烈反對,結果被排擠出朝廷,任浙西淮東海道使,指揮前線戰(zhàn)事。淳熙七年(1180),胡銓客死南雄(今廣東省南雄市)。他矢志報國之心至死不渝。他在臨終前寫的《遺表》中,猶喊出要化為“厲鬼殺賊,至死不忘”。卒后謚忠簡。
在文學史上,胡銓以其慷慨激昂的政論文而聞名,如《戊午上高宗封事》《應詔言事狀》《應詔集議狀》《上孝宗封事》《與王中丞相書》等,都痛快淋漓、激昂陳事。胡銓的詩,一如其文,頗具風采。如:
世路羊腸險,崎嶇不計層。附炎蛾并火,待暗鼠窺燈。國削臣心折,秋高虜勢增。魚蝦何足慮,回前顧鯨鵬。(《過青潭鋪用杜少陵韻》)
何人著眼覷征驂,賴有新詩作指南。螺髻層層明晚照,蜃樓隱隱倚晴嵐。仲連蹈海齊虛語,魯叟乘槎亦謾談。爭似澹庵乘興往,銀山千疊酒微酣。(《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韻時欲渡海》)
以身去國故求死,抗疏犯顏今獨艱。閣下特書三姓在,海南惟見兩翁還。一抔孤冢寄瓊島,千古高名屹太山。天地只因慳一老,中原何日復三關。(《哭趙公鼎》)
詩人雖屢遭貶斥,卻意氣不減,極富戰(zhàn)斗性。尤其是《哭趙公鼎》一詩,因為詩人與趙鼎身世相似,趙鼎也是一位抗金名將,后被秦檜排擠,同樣被貶至海南島,不食而卒。因此,詩作名為哀悼趙鼎,實為表現(xiàn)作者壯志難酬的悲痛。
胡銓詞亦多激憤之語,如《好事近》: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xiāng)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風月。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jié)。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這是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胡銓被貶居廣東新州時寫的一首詞。詞作表現(xiàn)了胡銓不畏權勢,決不和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尚氣節(jié)。因為詞中直斥“豺狼當轍”,秦檜的私黨張棣迎合意旨,以此詞為據(jù),向朝廷檢舉他“謗訕怨望”,以致被遠謫海南島(《四朝名臣言行錄》)。
胡銓一生反對和議,堅決主張抗金,因此他的詩詞中一直貫串著抗金愛國這一主題。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北宋江西詩社·祖可廬山詩社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其他詩人·能臣廉吏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