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類名言賞析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當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如上古之人,饑則求食,飽則棄余可也。茍不知節,必饜足而后止,則氣味之偏,害其中和之氣,傳化之遲,斯成苑莝之積矣。為澼為滿為痛,縱一時之欲,貽終身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與翻譯
注釋 饜(yan): 飽, 吃飽。苑莝: 郁結之病。苑, 通“菀” (yun), 樹木茂密。莝(cuo):鋤草。澼: 通“辟”, 氣血積滯。滿: 滿病, 脹滿類疾病。
句意 凡有喜好的食物, 不可以放縱口欲, 應當想到病從口入, 惕然警醒, 做到象上古的人餓了就吃, 飽了就剩下多余的, 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不知道節制,一定要飽足之后才罷休,那么食物偏多就會損害體內中和的精氣,這樣消化遲緩,就造成了郁結的疾病。氣血積滯,腹內脹滿疼痛,都是由于放縱一時的享受而成為終身的禍患的。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當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如上古之人,饑則求食,飽則棄余可也。茍不知節,必饜足而后止,則氣味之偏,害其中和之氣,傳化之遲,斯成苑莝之積矣。為澼為滿為痛,縱一時之欲,貽終身害。》出自:明· 萬全《養生四要· 寡欲》
上一篇:《全按養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動,曰法時,曰卻疾,夫寡欲者,謂堅忍其性也;慎動者,謂保定其氣也;法時者,謂和于陰陽也;卻疾者,謂慎于醫藥也,堅忍其性,則不壞其根矣;保定其氣,則不疲其枝關;和于陰陽,則不犯其邪矣;慎于醫藥,則不遇其毒矣.養生之要,何以加于此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之性常靜,動處是情.人之性未有不善,乃若其情則有不善矣,心純性靜,吾儒存心養性,老氏修心煉性,佛氏明心見性,正養此心,使之常清常靜,常為性情之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