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碰一鼻子灰》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碰一鼻子灰
拼音:pèng yī bí zi huī
比喻受到斥責或被拒絕,落了個沒趣兒。例如
這怪不得我,哪個喊他來管閑事?爹死了我什么也不怕,我還怕他?讓他碰一鼻子灰回去也好。我就討厭他的道學氣! (《春》10)
或作[碰了一鼻子灰]。例如
張孝英:“你老喜歡東說一句,西說一句,一句也說不到地方上,比方剛才爸爸生了氣,就是你那句什么孩子的時候打架呀引的,連我也跟著碰了一鼻子灰!”(老舍《國家至上》3幕)
月蓮把身子一擺說:“你鼻子下邊長了嘴,鼻子上邊長了眼,你不會去問、去找?”說罷“啪”地一下把門關上了。這個軍官碰了一鼻子灰,惱羞成怒,他罵著:“嗬!他媽的!還挺硬的。”(《黃河東流去》6章1)
或作[碰上一鼻子灰]。例如
雖說有明珠的特約信在手,但她畢竟是個已出嫁的閨女,在哥嫂身邊她會有多大的權利呢?要是進門碰上一鼻子灰,這臉可往哪里擱呢? (周喜俊《有營業證的相面人》)
或作[蹭了一鼻子灰]、[吃了一鼻子灰]、[抹了一鼻子灰]、[臊了一鼻子灰]、[一鼻子灰]、[撞一鼻子灰]。
上一篇:歇后語《砍下頭來不過碗大的疤》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神不知,鬼不覺》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