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遠水解不了近渴》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遠水解不了近渴
拼音:yuǎn shuǐ jiě bu liǎo jìn kě
近,眼下、現在。比喻遠期才起作用的措施解決不了眼前的急迫問題。例如
破風箏:“不是‘不肯’,是‘不能’。您別忙,等我一成上班,有了進項,我必定忘不了您的好處!”孟小樵:“遠水解不了近渴呀!三元,是不是?”(老舍《方珍珠》1幕)
領受了任務的人都走了,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三天兩日,哪能回來?過了十來天,不見消息,糧食也吃完了,志丹又焦急起來,帶了兩個人,跑出去觀察地形。(《劉志丹》1卷20章)
或作[遠水解不得近渴]。例如
智能兒道:“你要怎么樣,除非我出了這牢坑,離了這些人,才好呢。”秦鐘道:“這也容易,只是遠水解不得近渴。”說著一口次了燈,滿屋里漆黑,將智能兒抱到炕上。(《紅樓夢》15回)
或作[遠水不解近渴]。例如
都說侯冠玉起初一月光景,還日日在學。后來隆吉兒因爹燒香不在家,只得在鋪子里寫賬。及春宇回來時,伙計們俱夸隆吉兒精明,上賬明白,情愿一年除十二兩勞金。春宇是生意人性情,也覺得遠水不解近渴,也就沒叫上學。 (《歧路燈》8回)
或作[遠水救不得近渴]。例如
[前腔][凈]你為人何其沒禮,開店人些須微利。你說千金報我,遠水救不得近渴。見鐘不打何須鑄,算還咱免淘閑氣。(張四維《雙烈記》8出)
上一篇:歇后語《過這個村,沒這個店》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鐵路警察,管不著那一段》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