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
作者: 葉志衡
【原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原文作者】:杜牧
【鑒賞】:
韓綽是杜牧以前在揚州做官時的同事和朋友。“判官”是官名。寫這首詩時,杜牧在長安為官。此詩表現了離開揚州后的杜牧對故地的深情眷戀和對仍在那里做官的老友韓綽的羨慕之情。
詩的第一、二句意思是說:淡淡的青山,悠長的綠水,雖然已時過深秋,那兒的草木依然一片翠綠。“隱隱”隱約,不分明的意思,說明山在很遠的天邊,只能見到一些影于。“迢迢”是長或遙遠的意思,說明江水綿長不斷。
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在這清秋明月之夜,那到處是小橋流水的水鄉揚州該是別有一番勝景的。我那位風流倜儻的老友韓綽此時會在哪座橋上教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女吹簫作樂呢?略帶玩笑的口氣中流露出作者心中的羨慕之情。
整首詩風調悠揚,意境清幽。多處運用一些含義模糊的詞語造成一種朦朧含蓄的意境。如“二十四橋”一詞。既可理解為揚州的二十四座橋,又可理解為其中的一座橋,也可理解為揚州的所有橋。“玉人”一詞既可理解為指韓綽,又可理解為那些美麗的歌女,也可理解為傳說中的神仙美女。筆鋒搖曳,造成多層迷離恍惚的印象。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情趣。這也就是這首詩能夠千百年來被人們交口傳誦、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寄全椒山中道士》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寄李儋元錫》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