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曉角
作者: 林建福
【原文】:
李益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
【原文作者】:李益
【鑒賞】:
天方破曉,邊關上響起了一陣報曉的畫角聲。這聲音勾起了征人無窮的思鄉之情。角,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通常用于軍中報早晚時間。因上面畫有彩圖,所以又叫畫角。
第一句的意思是說:邊境昨夜降下了一陣嚴霜,關塞上的榆樹葉子紛紛墜落了。
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在孤獨的月亮下,城頭吹起了報曉的畫角。
第三、四兩句是形容畫角聲的凄厲:當畫角吹出的《小單于》樂曲伴隨著呼嘯的秋風傳來時,連那無數鴻雁也不忍度過關塞往南飛了。塞鴻,邊塞上的鴻雁。小單于,唐代《大角曲》中的一種曲調名稱。
從題目看,這首詩應當是寫聽到曉角聲后的人的感受。讀者也確實能處處感到那聲音引起了詩人心弦多么強烈的顫動。然而,全詩并沒有直接寫到這一點。這正是本詩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點:詩人將嚴霜、落葉、孤月、塞鴻、秋風等一系列事物的情狀變化統統置于那悲涼的畫角聲籠罩之下,從而造成一種肅殺的氣氛,由此曲折地傳達出曉角聲中人們的邊愁鄉思。前一天晚上的邊霜催落葉既點明了吹角的時間、地點、季節,為角聲的傳出布置了一個濃重陰郁的氛圍,同時也表達了身在邊關的人看到這番景象時的凄涼之感。當角聲響起時,詩人特別寫到天邊還掛著一片殘月,并把它稱為“漢月”。唐人在習慣上以漢代唐,所以這“漢月”就是唐朝的月亮。從常識上來說,普天之下只有一個月亮,但詩人卻在“月”前冠上一個“漢”字,分明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也就是“月是故鄉明”之意。不但如此,“月”后又緊跟一個“孤”字,更是把詩人那由畫角聲而引起的孤寂心情移植到了月亮身上。唐代邊塞詩常用笛聲和角聲來表現征人的感情,這首詩也是如此。當畫角吹起《小單于》的樂曲時,那本來就哽咽蒼涼的角聲中又卷入了一陣蕭瑟秋風,竟使得南飛的鴻雁也低回盤旋,不忍飛去。這不但帶上了詩人悲愴哀怨的主觀感情色彩,而且也反映了長年駐守邊關不得還鄉的廣大征人的共同心情。
上一篇:《聽彈琴》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聽蜀僧濬彈琴》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