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者: 徐楓徐農
【原文】: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原文作者】:柳宗元
【鑒賞】:
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柳州時所寫的絕句。詩以奇異的想象,獨特的藝術構思,強烈地反映了詩人當時悲憤抑郁的心情。浩初上人,指浩初和尚,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人,是詩人很要好的朋友。
第一句的意思是說:海邊崇山峻嶺,陡峭刺天,好高好險,遠遠看去,就像一把把利劍一樣,森森逼人。劍芒,指劍鋒。
第二句是說:秋天觸目如劍的群山,直刺我痛苦的心胸。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本來是挺可人的,在這樣的季節,又有好明友相伴,一同悠游于海濱,眺望遠山近水,該會多愜意,多舒心呵,為什么詩人卻偏要“愁腸”如許?原來,詩人是一個挺有政治抱負的人,早年曾滿懷熱情,力除時弊,參加了“永貞革新”,卻受到了保守勢力的殘酷鎮壓,被遠謫邊地,十年后,再貶到更為荒僻的柳州。此刻此時,他秋游海濱,本想借山水來排遣自己的一腔愁懷,可是他的心情總是郁郁難平,再好的風景在他的眼睛里也變了顏色,變得觸目皆愁了!
三、四兩句的意思是說:怎能把自身化作千千萬萬,散到所有的山峰頂上,一起遙遙地向故鄉眺望啊!“若為”,怎能的意思。登高望遠,常常能引起人們對故鄉的深深懷戀之情。詩題標明“看山寄京華親故”,正是這層意思。詩人遠在西南海濱,是多么地想家、想歸、想回到京華舊居,和親人朋友們歡聚一堂啊!可是,身在客地,只能遠望當歸了!于是詩人忽發奇想:這海畔無數高高聳峙的尖山,幾乎每個峰頭都可供眺望故鄉呢,可自己只有一個身子,一雙眼睛,哪能盡情盡意,多么遺憾!這時,身邊的好朋友、龍安海禪師的弟子浩初上人的身影啟發了他,佛法不是可以“化身”的嗎?那么就讓我化身千億,散到每一座高山上,從各個方位、各個角度去盡情眺望故土吧!詩人這種想入非非之筆,抒情沉郁痛快,想象奇異生動,在唐人絕句中不多見。
上一篇:《與歌者何勘》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烏衣巷》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