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迂直之計》鑒賞
〔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鑒賞】孫子指出:兩軍相爭,其難度較大的事情,是把本來要走的迂回曲折的道路變為直道,把本來要出現的困難化為有利。如何才能“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呢?孫子想出了一個方法,說:“故意迂回繞道,并用小利引誘牽制敵人,比敵人后出發,但由于行動迅速,兼程倍進,卻比敵人先到達必爭的要地,這就是懂得如何變迂為直的計謀的人了。”他把這稱為“迂直之計”。
東漢末年,曹操為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乃率軍向北進攻幫助袁氏的烏桓族。曹軍行進至無終(今天津市薊縣境),時值夏天多雨,道路泥濘,烏桓扼守要道,曹軍無法前行。其部下田疇獻計:可以從西北方向的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繞道北上。曹操即令所部在田疇的引導下,輕裝出盧龍塞,經白檀(今河北灤平東南)、平崗(今遼寧凌源市西南)等險道,進至距柳城(今遼寧朝陽市)200里時,遇袁尚、烏桓首領蹋頓率數萬人馬迎戰。曹操見烏桓軍容不整,指揮軍隊出擊,斬殺蹋頓及其親信多人,其余紛紛投降。曹操北擊烏桓,繞過許多險道,直插烏桓心臟。烏桓首領大為驚恐,倉皇應戰,被曹軍斬殺。曹操“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北擊烏桓大獲全勝。
三國后期,魏將鄧艾攻打蜀國。他們先攻姜維把守的劍閣(今四川劍閣縣),攻了較長時間沒有攻下來。鄧艾就率軍從甘肅、四川間的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抄小路繞過劍閣,在荒無人煙的山野行進,很快到達江油(今四川江油市)。蜀軍守將馬邈猝不及防,戰敗投降。接著,鄧艾又指揮軍隊大敗在綿竹(今四川綿竹市)列陣抵抗的諸葛瞻,殺死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攻占了綿竹。鄧艾率領魏軍迅速挺進成都,蜀主劉禪投降,蜀國宣告滅亡。這次魏國滅蜀之戰,鄧艾避開嚴密設防、地勢險峻的劍閣,繞遠路走山險絕地,大軍如從天而降,蜀軍猝不及防,紛紛戰敗投降,蜀國很快被平定。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