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足:足夠,充足。孰(shú)與:怎么會。百姓富足,國君怎么會不富足?百姓不富足,國君怎么會富足?指百姓的貧富決定國家的貧富。《論語·顏淵》:“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例】民本思想強調在君民相互依存關系中對君的約束,提醒統治者要對民的社會地位與作用、民的生活狀態給予一定的關切,不能飲鴆止渴,竭澤而漁。掠奪式的統治不僅會傷民氣,產生民怨,更重要的還會傷及君國社稷的基礎。《論語·顏淵》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褚宸舸《中國古代德治傳統及其借鑒》)
簡作〔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例】現在雖然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是最好地同時為國家的辦法,還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的老話)的口號,究竟能否持久地認真地實行,我看還是一個問題,要待將來才能看得出是否能夠解決。(毛澤東《關于農業機械化問題的一封信》)
上一篇:《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親》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百川有余水,大海無滿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