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策之而知得失之計》鑒賞
〔虛實〕策之而知得失之計。
【鑒賞】這是孫子指出只有實踐才能獲取真知的四句名言中的第一句。所謂“策”,是動詞,即出謀劃策。“策之”就是對形勢、任務、方針、政治、軍事、外交等,商議謀略,制定計策。所謂“得失之計”,就是所制定計策之得與失,優與劣,成功與不足等等。孫子強調:只有出謀劃策,才能知道所定的計謀策略,其得失、優劣、成敗等等。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互相混戰。曹操在北方基本上削平群雄,趨于統一,其勢力愈來愈大,乃率領大軍南下,企圖踏平江南,成就大業。此時,謀士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勸說孫權,希望孫權與劉備結盟,聯合抗曹。但孫權對抗曹的前景持有疑慮。諸葛亮乃深入分析雙方的形勢,指出:雖然劉備剛剛在長坂坡之戰中失利,但還有關羽等率領的水陸精銳部隊2萬多人。曹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已成強弩之末。且北方士兵不習水戰,荊州軍民也并沒有真心歸服曹操。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孫權能夠與劉備同心協力,一定能夠大破曹軍。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孫權同意了與劉備聯盟的策劃。孫、劉結盟之后,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從而奠定了曹魏和孫吳、劉蜀三國鼎立的局面。
諸葛亮“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他謀劃的孫、劉聯盟的計策,使孫、劉雙方都得到好處,兩國在南方站穩了腳跟,擴大了疆土,形勢對吳、蜀兩國都十分有利。歷史的實踐證明,諸葛亮的這次出謀劃策是成功的,達到預期效果。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攻其所必救
下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天時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