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少習舉子業,已棄去,游廣陵淮陰間,以居積起家,家政①悉倚孺人②(吳氏)……泉布③出入,不假簿記,籌算心計之,雖久,錙銖不爽。處士既得孺人,無內顧慮,專精乘時,致資巨萬④。
【譯注】
①家政:家庭事務的管理工作。②孺人:這里是對婦人的尊稱。③泉布:金錢。④巨萬:極言數目之多。
(歙縣商人黃用禮)少年時學習舉子業,后來放棄了,在廣陵淮陰間經商,日積月累發家致富,家里的事情都由其妻吳氏管理……金錢出入,不用賬簿記錄,只在心里盤算,雖然過去很久,但是記得一分一毫不差。黃用禮有了吳氏的幫助,沒有后顧之憂,一心經商,掙得大量資產。
輯自歙縣《竦塘黃氏宗譜》卷5,《黃母吳氏孺人行狀》。
【感悟】
徽商婦真是個賢內助,既能管理好整個家庭事務,又有一定的才能幫助徽商經商。
【故事鏈接】
徽商汪忠浩“夫婦之間尤篤伉儷,時值翁(汪忠浩)商外為多,孺人綜理家政,各得其所。自甘淡薄,不憚其勞,以故翁罔內顧憂,遂得肆力于商事。每歲遺之錢,孺人出必以儉而歸其所余者于翁,不為私蓄計。翁亦自慶以為得婦,而卒能起家累千金者,孺人內助之功不少也”(《汪氏統宗譜》卷31,《行狀》)。商人程怪,“業大饒,積逾十倍,皆賴孺人內助也”(許國:《壽思源程公六十序》藏條幅)。
【延伸閱讀】
徽州“邑俗重商。商必遠出,出恒數載一歸,亦時有久客不歸者”。更有甚者,“出至二十年、三十年不歸”(《魏叔子文集》卷一七《江氏四世節婦傳》)者,也所在多有。如歙商許尚質“前后居蜀逾二十年”(歙縣《許氏世譜》)。歙商許秩經商“去家二十年,及歸,比二月,復為行計”(歙縣《許氏世譜》)。可想而知,這些商人經商在外,常年不歸,家中一切是無法顧及的。侍奉雙親、撫育子女的重任不能不落在商婦的肩上。事實正是這樣,許多商婦在丈夫外出后,勤勞家政,仰事俯育,使徽商解除了后顧之憂,得以全身心地投身商業。
上一篇:《夫農之望歲,固也奈何以歲一不登而輟耕乎,且吾業已悔之,汝復蹈吾悔耶?》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出恒數載一歸,亦時有久客不歸者,新婚之別,習為故常然婦女類能崇尚廉貞,保持清白》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