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記載: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多有戰(zhàn)功,官至大司馬,因而專權(quán)亂國,并懷有篡位的野心。他曾對親信們說:“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fù)遺臭萬載邪!”
本條大意: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可以遺臭萬年。意思是:按“勝者王侯敗者賊”的理論,如果篡權(quán)成功,就流芳百世;如果不成功,就遺臭萬年。但他寧可遺臭萬年,也想作一次篡位的嘗試。萬載,后多作“萬年”。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記載: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多有戰(zhàn)功,官至大司馬,因而專權(quán)亂國,并懷有篡位的野心。他曾對親信們說:“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fù)遺臭萬載邪!”
本條大意: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可以遺臭萬年。意思是:按“勝者王侯敗者賊”的理論,如果篡權(quán)成功,就流芳百世;如果不成功,就遺臭萬年。但他寧可遺臭萬年,也想作一次篡位的嘗試。萬載,后多作“萬年”。
上一篇:《無面見江東父老.》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既得隴,復(fù)望蜀.》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