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名言大全·求木之長必固其根》的名人名言
真正有用的訓練,是理解若干一般原則,對于這些原則在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應用有徹底的基礎訓練。
〔英〕羅素《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
要經?;氐绞滓幕靖拍钌先ィ⑶覐幕靖拍钔普摮鲈韥?
〔德〕第斯多惠《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
當然,一般發展是學習和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但起著同樣重要作用的還有那些基本知識,如果不識記和牢固地保持這些基本知識,那就不可能有一般發展,因為所謂一般發展,就是要不斷地去掌握知識,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學會學習。
〔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首先應當研究科學的初步知識。如果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后的東西。
〔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選集》
孔子教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蓋不待憤悱而發,則知之不固,待憤悱而后發,則沛然矣。學者須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為佗說,便好。初學者,須是且為佗說,不然,非獨佗不曉,亦止人好問之心也。
(宋) 程頤 《二程集》
欲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遠,泉源須博深。若無底石堅,安得山高峻?向使基礎薄,何求塔千層?
(清) 無名氏《學喻》
中國的書,亂罵唯物論之類的固然看不得,自己不懂而亂贊的也看不得,所以我以為最好先看一點基本書,庶不致為不負責任的論客所誤。
魯迅《魯迅書信集》
學習要抓住基本知識,即不好高騖遠,而忽略基本的東西。喜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為它是建立在西藏高原上,是基盤廣大的高原上的一個高峰; 假如把喜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難于存在的,猶如無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頂頂要緊的是先要為自己做好準備。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你必須鍛煉出健壯的身體和足夠的勇氣。
宋慶齡《什么是幸?!?/p>
每一個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在他們成“家”之前,絕無例外地都在文、史、哲、數、理、化等等方面經過艱苦的努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樓,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夏衍《學人談治學》
天天打基礎,何時是夠?據我看來,要真正打好基礎,有兩個必經的過程,即 “由薄到厚”和 “由厚到薄”的過程?!坝杀〉胶瘛笔菍W習、接受的過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愈讀愈厚,我們所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這個過程主要是個接受和記憶的過程,“學”并不到此為止,“懂”并不到此為透。要真正學懂還必須經過“由厚到薄”的過程,即把那些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來。
華羅庚《學者論學》
做學問功夫,基礎越厚,越牢固,對今后的學習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得心應手地廣泛用。有人說,基礎寬些好,但到底多寬才好?有人為此而雜覽群書,我的看法,打好基礎的第一要求是:對于一些基本的東西,要學深學透,不要急于看力所不能及的書籍。什么叫學深學透? 這就是要經過 “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過程。
華羅庚《學者論學》
我們說,踏踏實實,循序漸進地打好基礎,正是要實現雄心壯志,正是為了攻尖端,攀高峰。不踏踏實實打好基礎能爬上尖端嗎?有時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爬上去了,但實際上底子是空的。雄心壯志只能建立在踏實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叫雄心壯志。雄心壯志需要有步驟,一步步地,踏踏實實地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不讓它有一步落空。
華羅庚《學者論學》
有的青年問我學數學有什么“秘訣”。我覺得學習上沒有捷徑好走,也無“秘訣”可言。要說有,那就是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在學習中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把勁特別用在一門新功課、一個新篇章的開頭,用在最基本的東西上,打好堅實的基礎。
陳景潤《學人談治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中國諺語》
沒有學爬,不要學走。
《中國諺語》
遠路要從近處走,大事要從小處著手。
《中國諺語》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于《愛情·求婚》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愛情·求愛》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