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滄海:大海。喻指曾經歷過大的場面,而對一般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唐·元稹《離思五首》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例】唐代詩人最善于運用形象思維,他們的竅門是不漏出一點邏輯思維的痕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詩人的邏輯思維是:見過第一等的東西,對于第二等以下的東西就不以為然了。他用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這兩個形象來表達這一個思維成果。(施蟄存《形象思維》)
簡作〔曾經滄海難為水〕
【例】“曾經滄海難為水”,我是不易被感動的,但這次何以竟對這些并非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真有所動呢?(景克寧《情滿鄉土,意溢河東》)
上一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