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不能治不受針藥之疾,圣賢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扁鵲:戰國時著名的醫學家。不食:不接受。諫諍:直言規勸。扁鵲不能治療不愿意扎針吃藥的病人,圣賢不能糾正不接受諫言諍語的君主。指諫言再好,也需要聽諫的人采納才能奏效。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扁鵲不能治不受針藥之疾,圣賢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
【例】夏和商雖然有忠臣直諫,但君主不聽,所以就亡國了。因而,古話說:“扁鵲不能治不受針藥之疾,圣賢不能正不食諫諍之君。”別人說得再好、再對,聽不進去也枉然。(艾春香《聽人勸,吃飽飯》)
上一篇:《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