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圣為上兮,必儉約戒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賢圣為上①兮,必儉約戒身②。
【注釋】①上:君上。②戒身:警省自身。
【釋義】賢圣之人為君主時,一定要以節儉警省自身。
【點評】加強節儉觀念是古人的一貫思想。
參考文獻
元結《亂風詩五篇·至惑》
猜你喜歡
-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 《知行相結合》原文與賞析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弒父自立,隋楊廣之天性何存;殺子媚君,齊易牙之人心何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世間有三利衢壞人心術,有四要路壞人氣質,當此地而不壞者,可謂定守矣。君門,士大夫之利衢也。公門,吏胥之利衢也。市門,商賈之利衢也。翰林、吏部、臺、省,四要路也。有道者處之,在在都是真我。
- 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酒船漁網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瀟瀟雨打篷》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 《大凡文字不厭改,患改之不多耳.惟改方能到妙處.》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關于《忠告》見解句子、觀點和看法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 《敦厚虛靜,仁之本;敬和接物,仁之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悟彼飛有適,知此罹憂患.》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歇后語《饅頭里邊包豆渣,旁人不夸自己夸》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歇后語《躺著說話不腰疼》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此心要常適,雖是憂勤惕厲中,困窮抑郁際,也要有這般胸次。
- 賢圣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之者處之
- 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懷與安,實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節儉,服飾不事鮮好,持不殺戒,食無...
- 明經節儉,諸儒稱之。|什么意思|大意|...
- 寵而不驕,以謙恭為之本;滿而不溢,以...
- 節儉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
- 躬率節儉,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什么意...
- 不節若,則嗟若。無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省則不至于窮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蓋修己治人之道,無過于節儉。節儉則嗜欲不行,無聲色貨利之失德,所以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良有司者,茍能出令禁止,教以節儉,率以樸純,使皆省無益之費,以為有用之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以節儉為之倡率,禁難得之貨,明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所有出殯之事,一切皆從儉約。|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愿弟出以廣大之胸,再進以儉約之誡,則盡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上一篇:儉約前王體,風流后代希。|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夫為君上兮,兢慎儉約,可以保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