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才,終生不輟
錢穆是現代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從鄉村中走出來的國學大師。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隨西南聯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離開昆明去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任教。這期間也曾在清華兼課,可以說是對北大、清華兩校都有影響的國學大師。
作為一代國學大師,錢穆與同代其他思想家、學問家不同,他沒有念過大學,非學院派;他沒有留過洋,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長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來自中國社會最底層的鄉村。他是從鄉村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來的史學巨擘。他在中小學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時間,博覽群書,經、史、子、集無不涉獵,考據、訓詁亦極嗜好,終身以史學為歸宿。
他的勤奮是很有特點,也很有代表性的。他無論是吃飯、課間休息、上廁所都要看書,不分嚴寒酷暑,夏天為防蚊叮,他學父親把雙足放在水中堅持夜讀。又效仿古人剛日讀經、柔日讀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讀經、子等難讀之書,夜晚后開始讀史書,中間上下午讀一些閑雜書,科學安排時間。為了提高讀書效率,有時間思考問題,1918年他學會了靜坐,每天下午四點后必在寢室靜坐,體悟到人生最大學問在于求虛此心,心虛才能靜,才能排除雜念,專心攻讀和思考。
智慧總結
一個人學識水平的深淺決定其思想行為的高度。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并非一朝一夕得來,需要不斷努力,經年累月,甚至是一生的孜孜以求。
上一篇:胸襟寬闊,與人為善
下一篇:自污避禍,避免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