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破釜沉舟
【溯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
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決心干到底。
【故事】
秦末,各地紛紛起義反秦,項羽與其叔父項梁也在這時起兵。因為項家世代為楚將,楚地的起義將領都來歸附他們,于是項梁的勢力逐漸壯大起來。項梁率大軍在山東、河南一帶連續擊敗秦軍,打了好幾個勝仗。但后來秦軍得到增援,秦將章邯在定陶一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項羽、劉邦、呂臣等部隊只得撤退。
章邯擊破楚軍后,以為楚地的戰事可以告一段落了,便渡過黃河北攻趙地。那時趙歇為趙王,陳馀為將,張耳為相,退入巨鹿固守。楚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領楚軍前去救趙。
楚軍行至安陽(在今山東曹縣東南),宋義下令停駐不進,直等了四十六天。項羽忍耐不住,催宋義快快渡河,同趙軍里應外合,打垮秦軍。宋義不同意,說要等秦軍打得疲勞時,才能有機可乘,并說:“沖鋒陷陣,我不如你;籌謀策劃,你不如我!”這時已經是十一月的天氣,北方天冷,又加雨雪,楚營里軍糧接濟不上,士兵們忍受饑寒,而宋義只顧自己吃喝,毫不在意士兵的冷暖。
項羽非常氣憤,說:“現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只管自己飲酒作樂,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里像個大將的樣子?”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們說:“宋義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將士們大多是項梁的老部下,宋義在將士中本來沒有什么威望,現在大伙兒見項羽把他殺了,都表示愿意聽從項羽指揮。項羽派人把處死宋義的事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雖然不滿,但迫于形勢也只好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了宋義之后,先派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漳水,切斷秦軍的運糧要道,把章邯和王離的軍隊分割開來。然后,項羽率領主力渡河。
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們每人只準帶三天的干糧,而且把軍隊里做飯的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鑿沉了,他對將士們說:“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擊敗秦軍!”
項羽的決心與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士氣振奮,他們很快把王離的軍隊沖亂,越戰越勇,一個楚兵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斗,楚軍大獲全勝,活捉了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巨鹿之戰勝利結束后,項羽召見各路義軍的將領。他們低頭彎腰地走進轅門,拜伏在項羽面前。從那時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義軍的首領。
【智慧語林】
與項羽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背水一戰。《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用前臨大敵,后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看來,置之死地會后生。勇氣和決心是拯救自己、挽回敗局的法寶之一。砸破鍋釜,鑿沉渡船,為的是斷絕退路,只能拼死向前。項羽之所以能夠率領義軍戰勝秦軍,靠的就是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人們如果認為即使失敗,也還有路可退,就難免會心存僥幸,有所保留。如果將自己置于絕境,從而激發出超常的能力,不顧一切,拼盡全力,這樣一來,再大的困難也會竭誠克服,直到取得勝利。
有時候,死亡也是一種拯救!
上一篇:破釜沉舟典故故事|破釜沉舟釋義
下一篇:移花接木典故故事|移花接木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