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怒發沖冠
【溯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釋義】
形容憤怒到了極點,使頭發豎立把帽子都沖起來。
【故事】
戰國時,秦昭襄王聽說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有的和氏璧,便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來換取這塊璧。
趙王與大臣們商議后認為,如果把璧交給秦國,恐怕只是白白地被騙;可如果不給,又怕秦王借機派兵來侵。于是,趙國準備派人去出使秦國,察探秦國意圖。
有人向趙王推薦讓藺相如去完成這個任務。藺相如對趙王表示,他愿意捧著璧出使秦國,并保證如果秦國將城池交給趙國,他就將璧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給,他就一定將璧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獻出和氏璧后,秦王滿心歡喜,便讓后宮姬妾和左右大臣傳觀這塊璧玉,左右都歡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沒有拿城池交換的意思,便心生一計,走上前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信以為真,藺相如取璧到手,退后幾步,讓身子靠著庭柱,怒發沖冠,說:“這次奉璧來秦,想不到大王傲慢無禮,只顧讓人傳觀,絕口不提交城之事,所以我把璧拿了回來。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寧愿將自己的腦袋與璧一起在柱上撞個粉碎!”
秦王怕他說到做到,連忙表示道歉,再三勸他不要這樣做,并立即叫主管疆域戶口的官吏來查看地圖,指出十五座城池劃給趙國。
藺相如料到秦王只不過是裝裝樣子,并不是真的要這樣做,便又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我們趙國大王送璧時,齋戒五天,如今大王接受它的話,也需要齋戒五天,在朝堂上舉行最隆重的儀式,這樣我才能獻璧。”
秦王無可奈何,答應照辦,并叫藺相如在賓館里等候。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了齋戒,但仍不會真的給趙國城池。便派隨從換了服裝把和氏璧藏在懷里,從小路返回了趙國。秦王得知后十分惱火,但轉而一想,就是殺了藺相如,也不能得璧,反而會斷絕了與趙國的友好關系。于是在朝堂上正式接見完藺相如,又客客氣氣地放他回國了。
【智慧語林】
社會總是以打磨人的棱角為能事,人生總是以消磨人的脾氣為快感。當有一天,你平靜了,你恬淡了,你不會怒發沖冠,不會義憤填膺,更不會有“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的義氣了,恭喜你,你就真的適應社會了,你也真的世故了!
但是,當你看到生靈涂炭、腐朽不堪時,你不會拍案而起;當你遇到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時,你不會挺身而出;當你看到傷風敗俗、世風日下時,你不會憂心忡忡。你還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嗎?
上一篇:志在四方典故故事|志在四方釋義
下一篇:驚弓之鳥典故故事|驚弓之鳥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