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前倨后恭
【溯源】
(1)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恭也?’”
(2)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為趙使,游說六國華,北報趙王……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釋義】
倨,傲慢,怠慢;恭,恭敬。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前后截然不同。
【故事】
戰國后期,洛陽城有位名叫蘇秦的說客,去秦國游說治國之策,卻沒有成功,盤纏也花完了,只得返回到洛陽家中。他的家人見他一副窘態,都不理睬他。妻子不給他做飯吃,父母不與他說話,他的嫂子還當面譏笑他。蘇秦受到這般冷遇,感慨萬千。從此,他足不出戶,日夜攻讀經史,發奮要干出一番事業來。
不久,蘇秦再次遠離家園,游說到趙國,奉勸趙肅侯采取“合縱”政策,聯合韓、魏等五國,共同對付秦國。趙肅侯十分贊賞他的建議,就封他為武安君,給他車馬、玉璧、綢緞,讓他去游說各國諸侯,共同抗秦。蘇秦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得到五國君主的賞識,一時間六國拜他為相,名聲顯赫。
有一次,蘇秦從楚國返趙,途經家鄉洛陽城,儀仗浩浩蕩蕩,威嚴壯闊,猶如天子巡行一般,引得家鄉人贊嘆不已。
蘇秦的父母聽說兒子衣錦還鄉,忙灑掃居室,備好酒宴,趕到離城三十里外的地方恭候蘇秦;蘇秦的妻子低著頭,不敢正眼看丈夫;蘇秦的嫂子則一路匍匐而行,跪在蘇秦的車馬下,連拜四拜,向他請罪。蘇秦看著這一場面,回想到上次回家里受到的冷落,不禁感慨地問道:“嫂子,你對我為何以前態度傲慢,現在又如此恭敬呀?”
嫂子厚著臉皮答道:“因為叔叔您地位變得尊貴了,而且又十分富有。”
蘇秦聽了這番話,長嘆著道:“唉!我窮困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作兒子;如今我富貴了,親戚家人便懼怕我了。想不到人生在世,功名利祿竟是如此的重要!”
【智慧語林】
蘇秦窮不得志時,自己的親人都不把他當人看;衣錦還鄉時,連父母妻子都對他畢恭畢敬。這種趨炎附勢、前倨后恭的人現在也并不少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這一點,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不要忘了,當人落難時,你給他一點兒幫助,他會記住你一輩子;當人騰達時,你再逢迎巴結,他也會看不起你。
上一篇:刎頸之交典故故事|刎頸之交釋義
下一篇:前車之鑒典故故事|前車之鑒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