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曾子殺彘》注釋,意譯與解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乃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①彘: 豬。
【意譯】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孩子哭著要跟她去。孩子的媽媽說:“你回家,等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了,曾子要去捉豬來殺。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同小孩說著玩的。”曾子說:“小孩不是可以隨便說著玩的。小孩子還不懂得什么道理,他們從父母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聆聽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了他,就是教他騙人。當媽媽的欺騙孩子,孩子也就不相信他的媽媽了, 這實在不是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啊!”于是就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
【解說】
作為兒童教育環境,主要有家庭,學校與社會三個方面。學校可以教給兒童系統而全面的知識,在一種專門化的訓練中確立他的知識構成,而社會則是檢驗,篩選學生所學知識的場所,它規定著學校教育的方向與教學內容。與這二者不同的是,家庭更重要地影響著兒童性格、氣質與品行的形成。“兵家兒早識刀槍”,“將門虎子”等等,都是對兒童接受家庭環境影響的反映。事實上,許多家庭都已經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倒是在于如何正確地教育與引導兒童的成長。在這則曾子殺彘的寓言中,應該說,曾子對兒童的教育已經注意到一種正確與健康的方式。作為父母,他們對兒童的影響往往并不在于他們的言談,更重要的倒是他們的行動對兒童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教育子女,要隨時隨地把身教與言教結合起來,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曾子之妻不能實現她的諾言,不如實地把豬殺了給孩子吃,那么,這不僅會影響到今后孩子對她的信任程度,而且還極可能使孩子也形成一種撒謊、言而無信的作風。因而,這則寓言向人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切不可等閑視之。
【相關名言】
有其言, 無其行, 君子恥之。
—子思
上一篇:《《戰國策》·曾參殺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列御寇·朝三暮四》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