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禮·江蟹趨?!纷⑨?意譯與解說
江之蟹,初穴于沮洳①,秋冬之交,則大出,指海而趨焉。漁者緯蕭②而留之。越軼而去,不達于江,不至于海,不止也。是故曲學③者沮洳也;大道者,江海也。厭沮洳而決江海, 人之所同也。
——《芻言下》
【注釋】
①沮(ju)洳(ru):低洼潮濕的泥潭。②緯蕭:編織蘆荻。緯,編織。蕭,荻蒿。③曲學:偏狹之說?!稇饑摺ぺw策二》:“窮鄉多異,曲學多辨?!?/p>
【意譯】
江里的螃蟹,開始時穴居于低洼潮濕的地方,到了秋冬之際,就成群結隊而出,朝著大海的方向而去。漁夫們常用蘆荻編成障礙在螃蟹必經之途攔捉螃蟹。翻過荻障逃出去的, 仍然前行, 不到江,不達海,決不停止。所以說,偏狹的學說就像低洼潮濕之地,而偉大的真理就像江海。厭棄低洼潮濕之地而趨向江海, 這是人們共同的向往。
【解說】
追求真理是人們共同的愿望,然而追求真理就像江蟹趨海一樣,需要沖破重重障礙才能有所成。然而人類也許過分聰明了一些,常常過多地考慮自己的生命,所以在追求真理的時候,往往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不像螃蟹趨海那樣執著,不屈不撓,一意前行。許多人雖然曾經上了追尋真理之途,但是一遇到困難,尤其是生死攸關的時候,就退卻了;或者找一條叉道悄悄地遁隱而去,或者干脆做了叛徒,為虎作倀。這樣的實例實在太多太多,不勝枚舉,所以人們就有理由懷疑追求真理是否是人類的天性。聰明的人真該有點螃蟹的精神,否則人還有什么希望呢!追求真理不可能沒有障礙,甚至不可能沒有犧牲,盡管寓言的作者期望先掃除了異端之邪說才可能到達真理的江海,但殊不知這樣現成的好事是沒有的。真理常常與謬誤魚目混珠,難以分辨,人們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在飽嘗了謬誤的痛苦以后,才逐步認清真理的。誰也不能預先昭示真理的模樣,所以人們無法分兩步走。真理與謬誤同在,哪里有真理,哪里就有謬誤;哪里是趨海之路,哪里就有緯蕭。螃蟹只有超越了緯蕭,才能到達江海;人們只有超越了謬誤的障礙,才能找尋到真理。所以也可以說,只有作了犧牲,才能享有真理!
【相關名言】
為真理不惜生命。
——法國·盧梭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意大利·布魯諾
上一篇:《莊周·漢陰丈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蘇軾·河豚魚說》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