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晫·蔦》注釋,意譯與解說
蔦①, 依樹蔓生, 一名寄生, 葉似蘆, 其子赤黑色,味甘美。過者見, 愛其蔥郁, 若忘其在樹也。一日, 工師②入山伐樹,蔦與俱盡,雖有愛者,不能為之計。因嘆蔦能自植,何不可永其天年!即不然,憑于山崖石壁,亦得以長享雨澤。乃委身樹木, 以致橫遭斧斤。然則天下亦何者可不慎所憑依耶?
——《雜著十種·寓言》
【注釋】
①蔦(niao):落葉灌木,莖具蔓性,纏繞于桑楓櫸柳等樹上,夏開淡黃色小花,秋初結果。以其常纏繞于他木之上,故誤以為寄生。②工師:占代主管百工之官。這里指上山伐木的人。
【意譯】
蔦依附樹木攀緣而生,它又叫寄生,葉子頗像蘆葦葉,果實暗紅色,味甜美。過往者看到它,無不喜歡它的蔥茂青翠,好像已經忘掉它緣木而生。一天,工師到山中去砍伐樹木,蔦也一起被伐倒了,即使有喜歡它的人,也一籌莫展,不能使它復活。因此感嘆蔦既能自己生長,為什么不能享盡天年!即使不能享盡天年,如果攀緣山崖石壁而生,也能夠長久得到雨露的滋潤。現在卻委身樹木,以致有不測之禍,遭到斧斤的砍伐。這樣看來,天下有什么事物可以不小心謹慎自己所依仗的對象呢?
【解說】
作者雖然感嘆天下一物依憑一物沒有什么可以不小心謹慎,實際想告誡世人的意思卻顯而易見: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枳棘之中,豈鸞鳳之所居?人們在選擇自己的托身之所的當兒,應該千萬謹慎,免遭蔦那樣因攀附樹木而同被砍伐的厄運。在封建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常常是畸形的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被誅,九族連坐。作者正鑒于這種可怕的社會現象,才借蔦說法,有這樣的感嘆。作者如此苦口婆心,心地應該說是十分善良的。但是,作者沒有想到,光謹慎選擇自己所依仗的對象事實上并沒有什么大用。在一個顛倒是非不分黑白的封建社會里,正直有為者每遭不測,胡作非為者反得榮遷,這叫人們如何去謹慎選擇自己所憑依的對象?以蔦而言,攀緣偉岸挺直樹木的軀體而生,總比攀附一根稻草要安全得多,但樹木要遭砍伐;如果攀附稻草,也難說沒有被一同刈割的危險。不管托附別的什么東西,都有被一起砍倒的可能。即使不委身他物,難道就沒有災禍了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個人要逃避禍害,首先自己行為要端正,但更重的是那個社會有健全的法制與法治,否則,不管依靠何人何派,都難免會有飛來橫禍。
【相關名言】
乃知擇交難,須有知人明。
——白居易
上一篇:《唐甄·良醫》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紀昀·荔姐》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