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櫟社樹》注釋,意譯與解說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①。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②,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于文木邪?夫柤③梨橘柚果蓏④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⑤。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石覺而診⑥其夢。弟子曰:“趣取⑦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⑧!若無言!彼亦直⑨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⑩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而以義喻之,不亦遠乎!”
——《莊子·人間世》
【注釋】
①櫟社樹:櫟(li),樹名,被拜為土地神的櫟樹。②(man): 樹名, 樹心似松, 有脂液流出。③柤 (zha): 即山楂。④果蓏(luo):一說有核為果, 無核為蓏, 一說木本為果, 草本為蓏。⑤泄: 通抴(ye),拉,牽扭。⑥診: 占夢。⑦趣取: 趣,通趨、趨取, 即追求。⑧密: 保密, 即輕點, 別讓人聽見了。⑨直: 特。⑩詬 (gou)厲: 即詬病, 指譏諷辱罵。
【意譯】
有個名叫石的木匠到齊國去,到了曲轅地方,看見有棵為社神的櫟樹。這棵樹大到可以供幾千頭牛遮陰,量一下樹干有百尺粗,樹身高達山頭,好幾丈以上才生枝,可以造船的枝干就有十幾枝,觀賞的人像集市一樣多,可是匠伯不瞧一眼,停也不停就直往前走。他的徒弟卻看了個夠,然后趕上匠伯問道:“自從我拿了斧頭跟隨先生以來,還沒有看見過這么好的木材,先生不看一眼,就直往前走,是為什么呢?”匠伯回答說:“算了吧!不要再說了,那是沒用的散木,用它做船則船要沉,用它做棺材則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具則很快就會折毀,用它做門戶則會流脂,用它做房柱則會遭蟲蛀。這是不能作材料的樹,正因為它沒有用處,所以才能有這么長的壽命。”匠石回到家,夜里夢見櫟社樹對他說:“你要把我比作什么呢?把我同那文理勻稱的樹木相比嗎?那山楂、梨樹、橘樹、柚樹以及果瓜之類,果實熟了就要被采落,采落就要被扭折,大枝被折斷,小枝被扭下來,這都是由于它們的才能害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能享盡天年就中途夭折,這都是自己招來世俗的打擊。一切東西沒有不是這樣的。我求做到無所可用的地步, 已經很久了,幾乎被砍死,到現在我才保全了自己,這正是我的大用。假若使我有用,還能長得這么大嗎!而且你和我都是物,為什么要互相看作可用不可用的物呢?你是幾乎要死的散人,又怎么知道散木呢?”匠石醒來把夢告訴他的徒弟,一起來占夢。徒弟說: “它是在追求無用, 為什么還要做社樹呢?”匠石說:“輕點聲,別嚷嚷了!櫟樹也不過是寄托于社,使那些不了解它的人譏諷辱罵它。如果它不做社樹,也就難保沒有砍伐之害。況且它用以保全自己的方法與眾不同,你只從常理來度量它, 不是相差太遠了嗎!”
【解說】
莊子以輕松的筆調描述了一個沉重的故事。樹之價值本來在于作材用,然而,在專制社會,有才者卻反而無法保全自己,他們常常為統治者玩弄于掌股之間,過早地夭折了。櫟樹的一番議論,乃是莊子對所處之世的沉痛認識和血淚控訴。不過莊子找到的自處之道卻是作逃兵,以不才無用之身逃避斧斤之害。這樣盡管偷生的“大用”是實現了,但樹之材卻應當為自己被埋沒而悲泣。人們可以為人才易遭打擊的現象而憤懣不已,卻不能因此而消極,因為樹之價值不能實現也許比樹之夭折更加可悲。蠟燭的價值在于燃燒自己而給人間帶來光明,如果蠟燭有情,它定會為自己被埋藏于箱底而痛惜不已。樹材屬于樹,它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應該主動地去實現自己所具的價值。盡管人們可以說櫟樹最終實現了廣庇千牛的價值,但這樣的價值也不見得比柤梨橘柚的犧牲更神圣。只要樹的材性得到實現,就沒有高下大小之分。小人物的縫補漿洗,不見得比大人物的日理萬機更卑微;大人物的叱咤風云,也不見得比小人物的日出而耕,日入而息更偉大。真正可悲的不在于才性大小,而在于才性隱亡,但最使人憂心的卻是束縛、扼殺、致隱才性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也許,我們可以細細地從這則寓言中品味出莊子深廣的哀傷。
【相關名言】
在人類活動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會的要求保持活的聯系的傾向,才能獲得輝煌的發展。
——蘇聯·車爾尼雪夫斯基
當我活著的時候,我要作生命的主宰,而不作它的奴隸。
——美國·惠特曼
上一篇:《墨翟·染絲》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櫟社樹》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