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養虎》注釋,意譯與解說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 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 《莊子·人間世》
【意譯】
有個善于養虎的人,他從不拿活東西給老虎吃,這是怕它撲殺活物的時候激起殘殺的天性;也從不拿完整的食物給它吃,怕它撕扯食物時會激起殘殺的天性。了解它饑飽的時候,順著它喜怒的性情就行了。虎和人雖屬異類卻能馴服于養它的人,就是因為能順著它的性情來操縱它。至于它要傷害人,是因為激怒了它的緣故。
【解說】
養虎者的神技,其要領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讓老虎忘記它的本性——野性。雖然莊子意在勸導顏闔能夠因勢利導,當好衛靈公太子的師傅,而寓言本身卻在意想之外,揭示了統治者牢籠天下才士的一種手段。大凡才士皆有虎性,他們既能大用于人,又能毀人。馴馭之妙在于不讓他們一時一刻意識到自己的自由本性,所以不能放手讓他們去施展才華。獨當一面的,控馭全局的要職不能交給他們去擔當,因為這會像活食和整食那樣激發出他們的虎性。他們只能永遠當配角,當工具,而不能唱主角,成為操縱工具者。只有那些被徹底馴化的“虎”類也許才能夠擠身要津。然而他們此時已不復是虎,而不過是“老蟲”——徒有虎名的鼠。記得清代詩人黃景仁曾賦《圈虎行》,嘲諷降身辱志,任人頤使的士大夫,有句云:“不能決蹯爾不智,不能破檻爾不武……汝得殘餐究奚補,倀鬼羞顏亦更主。舊山同伴倘相逢,笑爾行藏不如鼠!”然而虎之成為鼠固然可悲,那使虎成為鼠的封建統治者和封建制度則更加可憎可惡。
【相關名言】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于消滅。
——蘇聯·克雷洛夫
上一篇:《《戰國策》·養由基善射》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禹錫·養鷙詞》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