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恃勝失備》注釋,意譯與解說
有人曾遇強寇, 斗。矛刃方接, 寇先含水滿口, 忽噀①其面, 其人愕然, 刃已揕胸②。后有一壯士, 復與寇遇, 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復用之。水才出口,矛以洞頸。蓋已陳芻狗③, 其機已失, 恃勝失備, 反受其害。
——《夢溪筆談》卷十三
【注釋】
①噀(xun):噴水。②揕(zhen):刺。③已陳芻狗:意思是用過后被拋棄的東西不可再拿來使用。語出《莊子·天運篇》。陳:陳列。芻狗:用干草扎成的狗。據《天運篇》說,古代巫師先把芻狗放在小箱子里,禱祝時把它拿出來陳列,作為不祥之物的象征,禱祝完就把芻狗扔在路上,讓路過的人踐踏。如果誰把用過的芻狗拾回來重新使用, 就會遭殃。
【意譯】
曾有人遇上一強盜,爭斗起來,刀槍剛交鋒,強盜事先含著的滿口水突然噴到對方臉上, 那人正驚愕, 刀已刺進了胸膛。后來,有一壯士,也遇上這強盜,壯士已知強盜這一小技,而強盜故技重演,水剛噴出,壯士的長矛已刺穿了強盜的脖子。想靠那些已泄露了機密的過時東西來取勝,反會失去防備而受害。
【解說】
這是一則遇事呆板,不知變通的寓言,其教訓在:不能過于迷信以往的成功經驗,對當前的問題要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從而用適當的方式來解決好具體的不同問題。當然,已成功的經驗是必須借鑒的,但要以不墨守為準則。
上一篇:《馮夢龍·怕老婆者》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小石道人·恍惚》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