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寓言賞析
貴州多山多林,但這地方以前沒有驢子。因為貴州過去大山林立,交通很是不方便,趕驢子入黔,成本太大。有個喜好多事的人聽說有這種事,就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貴州地方。他本想賣出個好價,可是運是運去了,到了那里才發現驢子在貴州沒有什么用處,這筆買賣顯然做虧了。想來想去,再用船運回去,運費都已經超過驢子的價,沒辦法,索性把驢子牽到一座高山下放了。
這山里人煙絕跡,盡是茂密的森林。驢子到了這里,倒是得其所哉,什么活也不用干,餓了就吃肥美的嫩草,渴了去江邊飲點水,乏了就在草坪上撒個歡,覺得這地方實在有如天堂。不過這驢子卻不知道,暗中有一雙眼睛早已盯住了自己。
那是一頭老虎。因為貴州沒有驢子,老虎以前也從沒見過這種動物。在老虎眼里,這驢子實在是個龐然大物,比它平常見過的野豬野羊都要大得多,樣子又如此奇特,不禁心中惴惴不安,心想:“這會不會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神靈?”因為不知驢子的底細,老虎一直躲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看來看去,覺得驢子不像那些動不動就撲上來撕咬的猛獸,于是就慢慢地走出林子來,站在驢子旁邊。近是近了,但老虎心里仍然有點害怕,仍是小心翼翼,不知道眼前這個怪物到底是什么東西。驢子也看到了老虎,不過這驢子一直長在村落里,同樣從來沒見過老虎。在它眼里,老虎不過是一只大一點的貓,沒什么好害怕的。既然老虎不上來,它也就不躲開了,井水不犯河水,落得自在。
就這樣過了幾天。這一天,驢子吃飽了,忽然仰天發出一聲鳴叫。驢子的叫聲是十分響亮的,三國時的名士王粲生前非常喜歡聽驢子的叫聲,在他死后的忌辰,他的好友,時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帶著一群朋友來祭他,在墳前曹丕說起王粲生前愛聽驢子叫,在九泉之下大概聽不到了,不妨大家學驢叫,讓王粲聽了高興高興,于是一批文士全都伸長了脖子叫起來。可見,驢鳴并不是我們平常想的那樣不中聽。只是在老虎聽來,這種聲音實在可怕。它自己在捕食前總要長嘯一聲,嚇得飛禽走獸紛紛奔逃,眼前這巨獸的聲音比自己更響,拖得也比自己更長,定然是一種比自己更兇猛的猛獸。現在它叫了起來,只怕是要來捕食自己,嚇得趕緊逃跑。
跑了一程,卻不見有異樣。回頭看去,那頭奇怪的巨獸優哉游哉地在草地上踱步,根本沒有追上來的意思。老虎不禁更為詫異,便不再逃跑,遠遠地看著。驢子吃飽了要叫兩聲消消食,自然不會只叫一聲就作罷了,又接連長鳴了幾聲。老虎聽得慣了,越看越覺得沒什么可怕。和自己不同的是,眼前這頭巨獸叫過之后,倒是在地上咬了幾口,并沒有捉住什么獵物來啃。它壯起膽子,重又回到驢子旁邊,遠遠地看著驢子。不過雖然膽子大了不少,但仍然不敢沖上去和這頭怪獸一決勝負。
過了很久,老虎看來看去,實在覺得驢子沒什么了不起。這時候它再也忍不住,大起膽子靠到驢子身邊。一開始還小心翼翼,碰一碰馬上逃開,見驢子沒什么生氣的表示,就靠得更近了些。左擦一下,右擦一下,偶爾還壯起膽子將驢子輕輕一撞。驢子一開始也只是讓開,當老虎靠得越來越近,驢子也開始有點生氣。當老虎再一次靠過來時,驢子忽地轉過身,猛地一蹄踢出。
這一蹄正踢在老虎的面門上,老虎也被踢得向后一閃。但它反倒高興起來,因為它終于發現,眼前這頭怪獸其實一點都不可怕,也就只有這么一點本領而已。它退了幾步,忽地大吼一聲。聲音也許并沒有驢子的鳴叫那么響,但隨著吼聲,狂風卷起,樹葉也紛紛落下。驢子被這一聲大吼驚呆了,拼命向后退去。
可是,晚了。隨著吼聲,老虎一躍而起,一口咬斷了驢子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這才離去。
入選理由:
做任何事都不能冒進,事先應多做觀察。
燕壘生語:
小時候看動畫片《阿凡提》,主題歌幽默有趣:“我有一頭小毛驢,真淘氣,叫他向東偏向西。”毛驢之倔,看來已是定論,所以過去農村讓毛驢拉磨,眼睛總要蒙上一塊“暗眼”,讓它覺得自己正在揚蹄奮進,并不是只繞著一盤磨打轉,這樣它才能不知疲倦地走下去。
不過,毛驢這種草食動物,也僅僅如此而已。跑得沒有馬快,力量沒有牛大,對于老虎來說,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肉餅。只是貴州以前沒有驢子,即使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乍見之下,仍然對這種奇形怪狀的動物感到恐懼。而驢子顯然也沒見過老虎,老虎是兇猛的動物,位居食物鏈最上端,自然界中能夠居于老虎之上的大概已經沒有什么了。貴州沒有獅子也沒有大象,老虎平時自然也不會遇到能夠匹敵自己的對手,所以當老虎第一次看到驢子時,雖然感到害怕,卻仍然在林中窺測,并不離去。不過見得多了,等發現驢子的本事無非是一叫二踢,在牙尖爪利,力大無窮的自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時,自然就能“斷其喉,盡其肉”了。
這是聰明的舉措。在知道底細之前,老虎并不知道面前的是種什么動物,也許驢子會伸出利爪,噴出火焰來呢?可是老虎既不貿然撲上,又不因恐懼而躲避,而是看清了對手的本領這才下手。反倒是那驢子,絲毫不在乎這個可能的敵人,對于敵人的試探只能采取那兩下無濟于事的抵抗,可見,從一開始,勝負就已經注定。
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種種挑戰。只是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更多一些,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驢子還是老虎,而對手是驢子還是老虎也未可知。這時候,老虎的策略更顯得實用了。看清楚情形,再選擇進攻、防御或者逃跑,那才是生存之道。我們并不一定就是居強勢地位的老虎,但我們就算是驢子,在老虎未看清底細之前,也會有逃跑的機會。
驢與虎,本身并不能說明什么。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的頭腦。在行動之前,多用一下頭腦吧。
原文回放: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死亡”宮廷》寓言賞析
下一篇:《不尋常的生死觀》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