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偶象的話》寓言賞析
在那著名的古廟里, 站立著一尊高大的塑像,人在他的旁邊,伸直了手還摸不到他的膝蓋。 很多年以來,他都使看見的人不由自主地肅然起敬, 感到自己的渺小, 卑微, 因而渴望著能得到他的拯救。
這尊塑像站了幾百年了, 他覺得這是一種苦役, 對于熱望從他得到援助的蕓蕓眾生, 明知是無能為力的, 因此他由于羞愧而厭煩, 最后終于向那些膜拜者說話了:
“眾生啊,你們做的是多么可笑的事! 你們以自己為模型創造了我, 把我加以擴大, 想從我身上發生一種威力, 借以鎮壓你們不安定的精神。而我卻害怕你們。
“我敢相信,你們之所以要創造我,完全是因為你們缺乏自信——請看吧,我比之你們能多些什么呢?而我卻沒有你們自己所具備的。
“你們假如更大膽些, 把我搗碎了, 從我的胸廓里是流不出一滴血來的。
“當然, 我也知道, 你們之創造我也是一種大膽的行為, 因為你們嘗試著要我成為一個同謀者, 讓我和你們一起, 能欺騙更軟弱的那些人。
“我已受夠懲罰了, 我站在這兒已幾百年, 你們的祖先把我塑造起來, 以后你們一代一代為我的周身貼上金葉,使我能遍體發亮, 但我卻嫌惡我的地位,正如我嫌惡虛偽一樣。
“請把我搗碎吧, 要末能將我縮小到和你們一樣大小, 并且在我身上賦予生命所必需的血液, 假如真能做到, 我是多么感激你們——但是這是做不到的呀。
“因此, 我認為: 真正能拯救你們的還是你們自己。而我的存在, 只能說明你們的不幸。”說完了最后的話,那尊塑像忽然象一座大山一樣崩塌了。
——艾青《海岬上》(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一尊高大的偶像,佇立了幾百年,享受到了無數香火之后,終于大徹大悟, 自愧自責,然后頹然倒塌。在崩潰之前,說了長長一段話,這是發自內心的獨白,披露了靈魂深處的隱秘。題目為《偶像的話》,全篇著重寫出了偶像對自己的無情剖析。
偶像——一個奇特的矛盾體。外表威靈顯赫,骨子里一錢不值。他是由人動手,用泥塑成,仿著人的形象,冠以“神”的尊稱,于是“神”便凌駕于人們之上,成了精神上的統治者。盡管他成了“神”,可他知道自己的底細,長年累月地享受香火、祭祀,而對于求助的人們從來伸不出援救之手。他對自己了解得愈清楚,心中的痛苦也就更深沉。
“人是萬物之靈”,泥塑偶像拿自己和人相比較,感到人才是最可敬畏的。人有骨肉,泥像沒有;人的身上熱血奔流,泥像沒有半滴血。泥像所得到的,只是不斷被貼上金葉而已。偶像真正省悟了,他厭棄虛假的“偉大”, 向往實實在在的平凡; 不愿充當鎮壓人們不安定精神的無恥幫兇,一心一意祈求成一個真正的人。當他得出“我的存在,只能說明你們的不幸”的結論后, 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滅之路。社會上的政治生活中, 也有無形的偶像,同樣是唯心史觀的產物。這一寓言的矛頭,不是指向信神的宗教活動(雖然包含對迷信的批判),而是極力抨擊政治生活中的偶像崇拜。否定偶像崇拜,莫過于用偶像的自我暴露來得堅決有力。作者賦予偶像以人的思想感情,讓他為自己的處境苦悶、憂慮、傷心,而終于憤然消失。作品通過偶像的言行,能給世人以寶貴的啟示:偶像由人樹立起來,必須由人們去鏟除;如果不從思想上去鏟除,即使偶像倒塌了,其陰影仍矗立在人們的腦際;只有從思想上鏟除,那么,他才是真正地倒塌了。盲目的偶像崇拜有其漫長的歷史淵源,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還少嗎?《偶像的話》,正是誘導人們從思想上鏟除偶像崇拜的佳作。
上一篇:《中國寓言·偃師造人》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傻瓜和影子》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