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柴珮珍
短篇小說。作者瑪拉沁夫。最初發表于1961年9月4日的《體育報》,后收入《花的草原》(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長跑健將杜古爾應邀回到家鄉參加“那達木”(游藝)大會。在村頭,他遇到了一群練長跑的小伙子,就關切地與他們交談起來。小伙子們都很敬慕杜古爾,還說他們跟著馬跑正是學的杜古爾的訓練方法,一句話引起了杜古爾對往事的回憶。他把自己童年挨奴隸主打罵,被判終身無權騎馬,被迫在王爺馬屁股后面跟著跑的悲苦故事講給這群小長跑家們聽,他們很受教育。杜古爾領著小伙子們奔跑在故鄉的花的草原上,心里充滿幸福的激動。“那達木”大會終于開幕了,在長跑比賽中,杜古爾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豐富的臨場經驗,超過了一個個對手,最后,他的前面只剩下齊米德一個人。他欣喜地看著這位長跑小將——跑起來“跟飛一樣”,“腿部很有力量,只是不善于作兩臂動作”。他這樣看著、想著,忽然感到了疲倦,越來越重的疲倦,十有八九要敗給齊米德了。但是他深知,他的失敗,會使齊米德“不自覺地認為勝利是可以輕易取得的”,會毀滅這個有天才的青年;而他的勝利,則會成為草原上新一代運動員成長的起點和基石。于是他克服對于運動員來說“最可怕”的疲勞,奮力沖刺,終于成功了。小說通過對杜古爾關心、愛護和誘導草原上青年一代運動員健康成長的高尚精神品質的揭示,熱情地贊揚了我國體育運動中的共產主義新道德、新風尚。這篇小說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把地方風光的描繪、往日生活的回憶以及現實生活畫面的敘寫,自然而然地交織在一起;同時,以“村頭巧遇”和“那達木大會”兩個片斷貫串小說始終,不枝不蔓。小說充滿鮮明的民族情調。很強的抒情性和盎然的詩意,增加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柴珮珍《花的草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方舟《花街》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