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敘文的分類
根據寫作對象的不同,可以將記敘文分為:
(1)寫人的記敘文;
(2)寫事的記敘文;
(3)寫景的記敘文;
(4)寫物的記敘文。
2.記敘文的六要素
記敘文一般都包含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
寫人的記敘文,文中的時間、地點、事件都是圍繞人物的活動來交代的。敘事的記敘文,時間、地點以及與事件有關的人物及人物的活動都是圍繞事件的發展過程交代的。寫景、狀物的記敘文,也要直接、間接地涉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但都是以景或物為核心交代的。事件發展的過程包括起因、經過、結果三個環節,因此,記敘文有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的說法。
要注意的是,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具體在某一篇文章中,只是表達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3.記敘文的順序
記敘文常見的順序有:
(1)順敘
順敘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式。一般記敘文都是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的順序來寫的。采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情的發展過程保持一致,使寫出的文章條理清晰,脈絡分明。
順敘的方法可分為以下三種:
①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即采用一連串的明確時間的詞句,從而使時間的先后次序更明確,時間脈絡更清楚。
②以地點的轉換為順序來敘述事件。
③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系為順序來敘述事件。
(2)倒敘
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這種寫法就叫作倒敘。
倒敘能制造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勝。使用倒敘方法應注意的是:文章開頭交代了事件的結局后,要轉回到事件的開頭,從起因寫起;在敘述完事件的經過后,還要回到結局上來,這樣才能首尾相合、結構完整。
(3)插敘
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以使讀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敘以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運用插敘,要安排好與主要情節的銜接,使過渡自然,內容貫通一氣。插入的事情,應能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因此,不要寫得過細,以免喧賓奪主、繁瑣累贅。
4.記敘文的人稱
人稱是指在敘述中作者的身份和位置,也就是說作者是以什么地位、從什么角度來進行敘述的。
(1)以“我”或“我們”的身份出現在文章之中,直接敘述“我”所親身經歷的、親眼看見的、親耳聽見的、親手做過的事情及“我”的所感所想。這種人稱的用法就是第一人稱。
這只玩具貓已經陪伴我三年了。夏天,它像一位老師注視著我學習。在我不認真的時候,它好像在生氣,看見它那樣子我就會拿起筆來認真寫作業。冬天,我總愛抱著它睡覺,它的絨毛貼在我的身上,暖和極了,也使我心里舒坦多了。黑暗中它就像一位好朋友陪伴著我,使我快樂地進入夢鄉。
這個片段是用第一人稱來進行敘述的,主要寫了玩具貓在學習上、生活中做我伴侶的情景,敘述自然,感情真摯,顯示了第一人稱敘述的優越性。
(2)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用敘述他人的口吻,用“她/他”、“他們”的人稱把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的經過告訴讀者,這就是“第三人稱”。
深夜,靜悄悄的。
辦公室里,張老師又在開夜車了。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然而,他吸煙的習慣也有很長的歷史,他那時常積滿煙灰的煙灰缸,他那總是焦黃的手指,可謂是最好的見證。此刻他正坐在燈下,默默地備課、批改……和往常一樣,習慣地燃起一支香煙,他面前便騰起一縷煙霧……
這個片段作者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描寫了張老師深夜吸煙工作的情景,展示了張老師嘔心瀝血培育學生的園丁風釆,表達了作者對張老師的關切之情,使讀者產生了真實感和親切感。
5.記敘文的線索
所謂線索,就是將文章的材料組織串聯起來,并貫穿在全文始終的某個線索或脈絡。充當線索的事物,具有以下兩個條件:
(1)能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
(2)有利于突出主題。
記敘文的線索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以感情為線索;
(2)以事物為線索;
(3)以人物為線索;
(4)以時間為線索;
(5)以空間為線索。
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1)敘述、描寫是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
1941年,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區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這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一帶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部隊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向懸崖,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起胸,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
這是《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的兩段話。前一段側重記敘——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與事件的整體情形;后一段側重描寫——著重刻畫人或事件的細節情形。
(2)夾敘夾議,敘述或描寫中穿插分析或評論。
泥土是默默無聞的,它的胸懷比任何人都要寬廣。在花園里,人們贊美的是花的美麗,而哺育了花的泥土卻無人問津。大樓蓋起來了,人們稱贊的是大樓的雄偉,而蓋大樓用的一磚一瓦都是用泥土做的。對于泥土,沒有人稱贊,泥土卻毫無怨言。
所以,泥土的精神在萬物之上,我要贊美泥土。
這個狀物抒情的片段,議論的色彩比較濃厚,如“泥土的精神在萬物之上,我要贊美泥土”這類富有哲理性又蘊含有深沉感情的句子,能給讀者以理性的啟迪。
(3)抒情,對感受、感情的抒發、表達。
這時,夕陽還舍不得將最后一線余暉收回去,繼續從西山探著半個臉,伴隨著這美麗、沉靜而又活躍的山村。
…………
鄉村的傍晚多么令人陶醉呀!
這時,最后一縷晚霞已經隱去。河水平靜了,河里的魚也好像睡覺了似的。整個鄉村沉浸在一片恬靜的氛圍中。
在描寫鄉村傍晚的景色時,作者將自己陶醉于鄉村傍晚的景色中的感情表現在字里行間,這里的每一句描寫幾乎都有作者的感情在里面。
上一篇:說明文閱讀必備常識
下一篇:巧妙解答開放式題目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