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
“晷”是形聲字。小篆從日,咎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晷”。
《說文·日部》:“晷,日景也。從日,咎聲。”(晷,日影。從日,咎聲。)
“晷”的本義是日影。“日晷”就是我國古時候利用日影來計(jì)時的計(jì)時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晷面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面。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引申指日光、亮光。如成語“焚膏繼晷”,意思就是點(diǎn)上油燈,接續(xù)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qū)W習(xí)。
還引申指光陰、時間。如成語“日無暇晷”,就是形容沒有一點(diǎn)空閑的時候。
上一篇:《星》字義,《星》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星》
下一篇:《曲》字義,《曲》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