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曲”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彎曲的東西,中間有紋飾。金文與甲骨文類似。小篆像能裝東西的器物之形。隸變后楷書寫作“曲”。
《說文·曲部》:“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從曲。”(曲,像器物中間圓曲能夠盛受物體的樣子。有的說:曲,是像篩子一樣的蠶箔。大凡曲的部屬都從曲。)
“曲”的本義是彎曲,與“直”相對,讀作qū。由彎引申為偏邪、不正直。如《韓非子·有度》:“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意思是,所以當今之時,能革除偏私不公而行公正之法的,就能使人民安定,使國家得到治理。
用作動詞,表示使彎曲。事情的發展就像彎曲的小路,所以“曲”還引申指是非曲直。
樂曲婉轉動聽,故而“曲”也特指樂曲、歌曲,讀作qǔ。
上一篇:《晷》字義,《晷》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晷》
下一篇:《曼》字義,《曼》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