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浮”是形聲字。小篆從水,孚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浮”。
《說文·水部》:“浮,氾(汎)也。從水,孚聲。”(浮,漂在水面。從水,孚聲。)
“浮”的本義為漂流、漂在水面。如《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主張的道行不通了,就乘木筏漂流到海外去。引申指泛舟而行、游水。如《國語·越語下》:“(范蠡)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也指飄在空中。如“浮云”。
由浮在表面引申指輕薄、不踏實。如“浮浪子弟”指的就是輕浮放蕩的人。又引申指空虛、不切實際。如“浮生若夢”是人生空虛不實,如夢一般短暫。
上一篇:《法》字義,《法》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法》
下一篇:《淘》字義,《淘》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