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鑒賞辭典 人物形象鑒賞 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正冊 賈惜春》
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生母不詳。她是四春中最小的一個,故稱“四小姐”。在“金陵十二釵”中名列第八。和她的姐姐們一樣,也是個“薄命司”里的人物。四春的名字元、迎、探、惜,就正隱寓了“原應嘆息”的含義。其實,又何止是四春,大觀園女兒們的命運一個個都是一樣令人“嘆息”!
惜春出場時,作者只是寫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在以后情節中也沒有改變她這一幼小的形象。第七回周瑞家的一路給姐妹們送宮花,就見她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頑耍,這固然同她以后的歸宿有關,但也可見她的年小。她也沒有什么文才詩興,沒有參加姐妹們的吟詩結社活動,只是在詩社中擔任了“謄錄監場”的工作。但她有一樣其他姐妹沒有的本領:通曉繪畫,第四十二回為大觀園作畫就是特為她而寫的。按照小說的描寫,她雖會畫,但不過是幾筆寫意,既不擅長工細樓臺,又不會人物,還是寶釵為她出了主意: 先照著當初蓋園子時匠人描的大觀園圖樣刪補著立了稿子,然后添了人物就是。這項巨大的工程直到小說結束時還未完成。
惜春突出的個性是孤介。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在她的丫環入畫箱中尋出一大包金銀錁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襪等物,入畫已經哭訴了真情,說是珍大爺賞她哥哥的,她哥哥怕叔叔嬸子吃酒賭錢花了,才悄悄煩了老媽媽帶進來叫她收著。連鳳姐都說饒了她這次,但惜春卻決絕地說:“嫂子別饒她這次方可。這里人多,若不拿一個人作法,那些大的聽見了,又不知怎樣呢。嫂子若饒她,我也不依。”后惜春和尤氏講起此事,尤氏也證實了那些東西“實是你哥哥賞她哥哥的”,但她仍堅持要尤氏帶了她去,“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任憑入畫本人如何跪下哭求,尤氏和奶娘如何分解說情,她都“咬定牙斷乎不肯”。雖然其動機只是以為入畫丟了她的體面:“這些姊妹,獨我的丫頭這樣沒臉,我如何去見人”;但如此孤僻決絕,未免過于狠心無情。在這次抄檢事件中,她顯示了既不同于迎春懦弱,又不同于探春潑辣的性格特點。這一性格特點最終導致了她的出家為尼。
惜春的出家結局是早就預伏了的。第五回關于她的判詞、畫頁、《虛花悟》曲,以及第二十二回惜春作的海燈燈謎,都預示了她的最后結局是出家為尼。畫頁上是一所古廟,里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詞云:“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虛花悟》曲則云:“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還有海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都明白無誤地暗示了惜春的歸宿。續書按照原著的線索,寫惜春最后到櫳翠庵削發為尼,大致完成了惜春的悲劇結局,這是我們應予肯定的。不過,按照曹雪芹的原意,惜春出家后,境況可能要更悲慘些,以致淪落到“緇衣乞食”的地步。而現在續書則是讓她進了“花木繁盛”的櫳翠庵,過著閑逸的“養靜”生活。就這一點而言,續書又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原作的意圖。
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也許不能理解: 像惜春這樣一個貴族小姐,為什么要選擇走這樣一條道路呢?從小說提供給我們的描寫看,惜春的最終選擇出家,主要有這樣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她從其他姐妹的結局中看破了世情:“迎春姐姐磨折死了,史姐姐守著病人,三姐姐遠去,這都是命里所招,不能自由。”所謂“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她因此想學妙玉,“閑云野鶴,無拘無束”。可不久妙玉遭劫,這進一步堅定了惜春出家的決心和念頭。二是出于她對本家族的不滿和絕望。惜春對她哥嫂賈珍和尤氏的不滿早就有所流露,抄檢后,她曾當面對尤氏說:“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里議論什么多少不堪的閑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排上了。”“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么教你們帶累壞了我!”正是出于這種保全自己、別讓家人有事牽累自己的考慮,惜春杜絕了和寧國府的往來,進而又選擇了出家的道路。包括她的斷然拒絕入畫,也是因為了悟的緣故:“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畫了。”所以惜春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完全是那個社會和她所屬的丑惡階級逼出來的。在那個時代,一個少女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孤介,除了出家,大概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了。
惜春是四春中最小的一位,也是四姐妹中最后結束的一位。四姐妹都以“春”字命名,但春天卻不屬于她們之中的任何一位。惜春甚至連大觀園也未跨出一步,就把她的青春埋葬在了園內。
呵,惜春,多么短暫的青春,多么慘淡的人生!
上一篇:紅樓夢《賈府的男仆和女奴》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紅樓夢《賈探春》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