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作為千古絕句,至今有口皆碑;而漢武帝劉徹同寵妃李夫人的愛情故事,又不知催發起后人多少無際的暇想,每令多情者潸然淚下。在此,我們不妨對這則美麗動人的故事及其流傳情況作一簡略的巡禮。
一、千古情話耀史冊
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等篇章提及過武帝寵幸李夫人一事,但著墨不多。至班固《漢書.外戚傳》,就形成了一篇情文并茂的愛情故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自十六歲即位以來,以雄才大略治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漢朝達于鼎盛。李夫人,中山(今河北正定縣)人,出身倡家,姿容婉麗,妙善歌舞。
武帝常令司馬相如等人作詩賦以歌詠升平。李夫人兄延年時為宮庭樂師,每稟上意為之創新曲,頗得武帝歡心。延年為使其妹妹得幸,一日在武帝面前起舞而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為之心馳神往,嘆道:“世間難道真有如此佳人嗎?”武帝姊平陽公主進言說,延年有一妹,即此佳人。于是武帝召見,確實舞姿曼妙優雅,容貌美麗動人。夫人由此得幸。后生昌邑哀王劉髆。
及病重,武帝親臨探望。李氏蒙被謝絕:“妾長久臥病,容貌毀壞,不可以見帝。但愿把昌邑哀王及我的兄弟托付給您。”武帝說:“夫人已病得很重,大概將要從此訣別了,一見我,就托付王(指劉髆及兄弟),難道不快慰嗎?”夫人道:“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不敢以此見王?!蔽涞墼俅握埱蟮溃骸胺蛉酥灰屛乙娨幻妫瑢⒓淤n千金,并封夫人兄弟高官。”李氏道:“封官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再三相求,一心想見一面。夫人就轉頭向壁,歔欷不言。于是武帝郁郁離去。夫人姊妹們責備夫人說:“貴人難道不可以讓皇上看一眼以托付兄弟嗎?為什么使皇上這般不高興!”夫人說:“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愛馳則恩絕?;噬纤跃鞈傥遥菒畚移饺杖菝病=褚娢胰菝脖M毀,必然會畏懼惡心而拋棄我,哪里還會再因追憶我而憫及兄弟呢?我之所以不想見皇上,正是要以此更好地托付兄弟啊。”
夫人仙逝,武帝以皇后禮安葬她。封夫人兄李廣利為貳師將軍,海西侯;延年為協律都尉。后來,李廣利兵敗,降匈奴;延年弟季亂后宮,禍及家人,全家被殺。
武帝思念李夫人的心情無法排譴,就在甘泉宮畫上她的像,以釋情懷。方士齊(今山東境內)人李少翁自言能招來夫人魂靈與武帝相見,武帝大喜,令其施法。于是李少翁就在夜間點燈設帳,擺上酒肉,讓武帝停在另一帳中,使他遙遙相見一絕色女子如李夫人神情相貌,卻不得逼近觀看。武帝雖情極難耐,也只有時而坐下時而踱步。于是作詩曰:“是邪,非邪?偏何其姍姍來遲!”命令樂府眾音樂家譜曲歌唱。武帝又作賦一篇,以傷悼夫人。賦曰:
美連娟以修



抒寫哀傷隱幽之情,本是賦體特長。屈原賦即已發其先聲。以賦悼念逝者,也不始自武帝,此前就有賈誼《吊屈原賦》,只是命意有別。但武帝時,正是漢大賦鼎盛時期,鋪張揚厲、歌詠升平的文風獨霸文壇,武帝賦能不為時尚所掩,獨稟古風,令人眼界頓開,耳目一新。他的另外兩篇賦《秋風辭》、《瓠子歌》,文風情趣也大抵如此,多哀傷纏綿之辭?!兜坷罘蛉速x》運用騷體賦的筆法,以李夫人為中心,或排比,或跳躍,寫盡了夫人生前的蓋世風華,兩人的不盡恩愛,以及夫人逝世后的孤獨沉陰、武帝的煢煢遙思。亂辭在除去形式的束縛后,簡明直捷,更顯得情真意切。以屈原、賈誼之生平胸襟,或許會寫出這種賦來,而出之于功業蓋世、獨霸天下的武帝之手,不能不令人由衷欽佩他的才情。悲患出詩人,李夫人的早逝,就使世間多了這篇悼亡佳制,如武帝的生活軌跡發生大的波折,人間可能就多了一個偉大的詩人了。
李夫人英年早逝,于國政了無涉足,絕非呂后、武后、楊貴妃們那樣在歷史上舉足輕重,按說不會彪炳史冊,流芳百世。但讀了《漢書》此傳,我們就可以窺見其中奧秘了。由武帝賦,我們可以想見她容貌的美麗、舞姿之優雅;從她拒絕見君的行止中,我們體會到了她清明的理智和犧牲精神;敢于直面死亡,理智善后,是為了兄弟;其實,又焉知不是不忍傷害武帝的愛心呢?可想而知,這種性格不會像呂后、武后之飛揚拔扈,也不會如楊妃之貪婪荒淫,遭寵幸時還知身份,有節制,正是賢夫人行止。有婦如此,自然能討人歡心。李夫人平日的作為,自然會得到武帝的寵幸。
封建帝王廣畜嬪妃,后宮佳麗三千,絕非虛言。因此,帝王于妃子之愛,很難有一如英國溫莎公爵式的傾城傾國之愛。武帝之于妃子,也難以做到愛情專一。他曾經對長公主許諾要“金屋藏嬌”以待陳皇后阿嬌,最終還是隨著衛子夫的得寵而將之貶到長平宮。衛皇后受寵時,衛家五人封侯,以致有“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之議。及衛氏色衰,同樣難逃幽處冷宮的結局。只有李夫人,給武帝留下了永久的思念。李夫人就是以她的美貌和她獨步內宮的行事,感發了武帝的真情。也許武帝后來還會寵幸某個嬪妃,但寵幸未必是愛,也未必能取代他對李夫人的感情??梢钥隙ǎ涞鄣淖鞣ú环蠍矍橐冀K如一、生死不渝的善良愿望,但我們從他性生活的長河中摘取一個點,即他對李夫人的愛情來考察,我們同樣可以肯定,他對夫人的愛情是真誠的、深厚的。這就夠了。正是這份真誠,才使他們的愛情故事載入史冊,代代相傳,熏陶著一代代的讀者。
二、佳人難再得
正史之外,今見最早演述漢武帝和李夫人戀愛故事的是《洞冥記》。此書舊題郭憲(后漢人)撰。其中有《麗娟》條,是描寫李夫人的。《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二輯入,馮夢龍《情史》卷六也加以轉載。各條文字略有出入?!肚槭贰份嬩洿藯l后,又輯錄《漢書.外戚傳》、王嘉《拾遺記》諸文作一篇,題目作《麗娟.李夫人》。今錄其《麗娟》部分于下:
漢武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快(注:當作“軟”字),吹氣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體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麗娟于明離之帳,恐塵垢污其體也。帝常以衣帶縛麗娟之袂,閉于重幕之中,恐隨風而去也。麗娟以琥帕為佩,置衣裾里,不使人知,乃言骨節自鳴,相與為神怪也。出《洞冥記》。
鮮明生動的詞匯,出人意表的想象,勾勒出一個超凡脫俗的美女的形象。美麗輕盈,善歌善舞,是《漢書·外戚傳》中“妙麗善舞”和武帝賦中描寫的衍化,后邊的描寫則是由此生發的想象。在史書中,敘述的視點是圍繞著武帝來確立的,而這段故事卻全部是描寫李夫人的。李夫人名“麗娟”的說法,是首次出現,大概也是《洞冥記》的創造。
題作〔晉〕王嘉撰、〔梁〕蕭綺錄的《拾遺記》卷五有一段駢散相間的文字,記述武帝對李夫人的思念:
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時始穿昆靈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時日已西傾,涼風激水,女伶歌聲甚遒。因賦《落葉哀蟬》之曲曰:“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興之未寧?!钡勐劤獎有?,悶悶不自支。特命龍豪之燈,以照舟內,悲不自止。親侍者覺帝容色愁怨,乃進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祗之國,酒出洪梁之縣……帝飲三爵,色悅心歡,乃詔女伶出侍。帝息于延涼室,臥夢李夫人授帝蘅蕪之香。帝驚起,而香氣猶著衣枕,歷月不歇。帝彌思求,終不復見,涕泣洽席,遂改延涼室為遺芳夢室?!?br>
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此時的漢朝疆域闊大,國力強盛,武帝心雄萬夫,笑傲環宇,談笑間可以鑿成能航行翔鳥之舟的昆明池,真可謂志滿意得矣!于是乘興作歌,雄豪中橫逸文雅。文筆一轉,別添一番境界:夕陽西下,涼風激水,歌女歌聲遒勁嘹亮,雄健中現出幾分蒼涼。具有詩人氣質的武帝外感于物,情由景生,心緒頓時為之一變。文章沒有正面描寫這種轉變,只是寫景,其實景語即是情語,環境的渲染就是心境的刻劃。《落葉哀蟬》之曲的詞意與《漢書》所載《悼李夫人賦》大體近似,卻顯得更為精當。以連續的簡捷明晰的主謂結構的短句,推出一系列清晰的景象,意蘊既不弱于《悼李夫人賦》,又與此處行文的蒼涼文氣,簡勁文筆相和,讀來相當感人。后文寫生活的豪華,美酒的陶醉,使武帝“色悅心歡”,正是“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詩意的注解,但文筆再轉,又寫武帝夜夢夫人,愕然而醒。酒后或許可以暫時解脫,酒醒卻更為難受:“帝彌思求,終不復見”,以致“涕泣洽席”。香氣留在衣服、枕頭上,經月不絕,這怎么可能?其實,是武帝的心理作用。解脫是暫時的,思念是永久的,“借酒澆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大抵同一感受,同一境界。抑揚跌宕之間,武帝銘心刻骨之情思已躍然紙上。
《拾遺記》此文的后半部分記李少翁(此作“李少君”)招魂事,大概據《漢書.外戚傳》的有關記載演化而來,著重于對招魂所用石頭的靈異的描寫。后來舂此石頭所刻石人為丸,讓武帝服下,從此不再思念。這種方士的行徑實在庸俗:表面看,是寫神仙道術的妙用,實際上是滿足世俗的大團圓的欲念。心理得到了平衡,悲劇平息了,美麗的愛情也就死亡了。《太平廣記》卷七十一、《太平御覽》卷八一六都有招魂故事,簡略各異,內容近于《漢書》,俱題作“董仲君”;馮夢龍《情史》卷九《李夫人》條又摘錄《漢書.外戚傳》中李少翁招魂、漢武帝作賦一段,以《拾遺記》李少君招魂的寫法作另說著錄。明王弇洲《艷異編》卷六《武帝》條,與《拾遺記》此則故事全文同;同卷《孝武李夫人》條,則摘自《漢書·外戚傳》有關記載。入清以后,筆記小說中有關記載很多,大多不出前人窠臼,不再列出。
三、幽明相會再生緣
武帝和李夫人的戀愛故事進入戲劇,今知最早有元人李文蔚《漢武帝死哭李夫人》雜劇,已佚;其后有明王驥德《金屋招魂》雜劇,亦佚。遠山堂《劇品》說,此劇有南北(曲)四折,曲調婉麗,詞筆天成,“雖不足寫李夫人之生面,而‘姍姍’一歌,幾于滿紙是淚矣?!边@兩種劇作的重點都在于演述招魂故事。另有題《再生緣》劇本兩種:一為明吳仁仲撰,已佚。遠山堂《劇品》說此劇有北曲四折,“亦作意構曲者,惜轉筆未快,故生動處覺少。鉤弋既為李夫人后身,何為復有留子奪母之事?”另一種題“蘅蕪室編”,載《盛明雜劇》。
雜劇分四出。第一出寫李夫人去世。劇以李延年并母親一同入宮探病開篇,繼寫武帝駕臨探視:
(生)呀,夫人,看你病骨懨懨,越加消瘦,怎生是好?(旦)臣妾蒲柳之姿,死不足惜,但此心難忘陛下耳。
〔天凈紗〕多感你圣天子禮意綢繆,多感你憐香玉性格溫柔,多感你情似湘江不斷流,多感你晨昏相守淚痕兒染重裘。
歷來撰述文字都偏重于描寫李夫人面壁相隅,拒不回頭,劇作在這方面寫得不夠,開掘不深。第二出著重抒發武帝的思念之情。以尹夫人、邢夫人得知李夫人去世,意欲重得武帝寵幸而去武帝面前吊慰作引,引來武帝一番傾訴:
〔醉春風〕誰似他情性忒溫柔,風流多窈窕,倚欄無語揾鮫鮹,自一種俊俏,可愛心神,可堪豐韻。可憎容貌,想著他喜時顏、愁時態,那些處不好,越看越妖嬈;鬟鬢亸烏云,雙目似星皎。窄窄春衫香繚繞,遠山一帶螺黛輕描。(他那半嗔半喜、有意無意之間,煞是動人也)則見他手托著香腮,斜攲了弱體,猛的蹙損也眉梢。
……
〔耍孩兒〕想當初芙蓉帳暖人年少,可意處情諧意調。指望那秦臺相并紫鸞簫,共靈妃乘霧飄飖,今日里啼殘春去鵑悲蜀,淚斷秋空鶴外遼,這苦切誰知道,空有一靈炯炯,向九地迢迢。
〔內侍〕請爺爺拈香?!采橄憬椤?br>
〔四煞〕名香滿焫燒,騰騰篆靄飄,把愁心直寄黃泉道,你便是旃檀會上供香妙,蓮品臺中滓穢消。那割愛處尤堪悼。總慈航泛泳,難解我苦海波濤。
〔內侍〕請爺爺奠酒。〔生奠酒介〕
〔三煞〕誰言這酒杯兒傾是珠淚兒拋,(夫人,夫人,你飲我這杯酒者!呀,可憐也——)看千呼萬喚無音耗,你往日里朱唇半啟含靈液,卻便是玉頰微酣暈淺桃,(今日呵——)縱一滴何曾到,空使我滿腔悲痛盡付與短嘆長號。
〔二煞〕離恨天忒恁高,怕淚痕有盡情難了。想著你一言一字皆都雅,微笑微顰總情嬌。溫柔境,真堪老,本是那藍田玉暖,今番做合浦珠遙。
〔尾聲〕音容再見難,夢魂相會少。常言道有情卻被多情惱,(今日呵—)清夜里無眠直到曉。
情節是劇本的要素之一。在中國古代戲曲中,情節也是一個重要部分。但對于大量情節相似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部作品,觀眾都可以百看不厭。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戲曲除了可以看情節,還可以聽曲調,觀眾也是聽眾。在這一出戲里,情節不多,武帝的大段獨唱就成了聽眾欣賞的對象。在這以前的歷代撰述中,對武帝思念內涵的細致描述不多,這幾段唱詞是戲曲作者的創作。文辭較為典雅,文人色彩很濃。第三出追召亡魂,幽冥相會。夫人亡魂約以十五年后相見,那時她轉生河間(今河北)陳家,特征是雙手握拳,必須武帝親自掰之,才可伸展,手內握有玉鉤一枚,乃當年武帝賜李妃之物。第四出就是寫尋找、相見的過程。二人既得相見,武帝大喜,重續前緣,恩愛如昔。其中武帝自述十五年來境況一段,可與《拾遺記》中的描述媲美:
〔混江龍〕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階平。只是那漠南齊解辮,百粵會王正,遠迢迢竹杖葡萄來漢殿,奔騰騰權奇天馬列西營;只多少嵩呼天闕,封祝堯庭,曉鐘開戶,仙仗陳兵,旌旗柳拂,劍佩花迎。(這一時英雄豪杰,那一個不在朝也!)更有那詞雄司馬、策射公孫、龔黃治理、衛霍功勛,乘槎通使、矯節安民、呈材進技、霧涌云蒸。(只有一件可憐也;李夫人傾逝一十五載,宮中無可當意者。前因召魂之語,博訪深求,尚無音耗。寡人每每靜想之時,好動情也。)(悲介)最銷魂閨空蕙帳館娃愁,那些個簾開紫被昭容引,鎮日價悲啼淚滿,寂寞魂驚。
鉤弋夫人史有其人,乃武帝寵妃,漢昭帝之母。她是李夫人再生的說法,則為小說家言。此劇故事大體據前人記述演繹而來,平淡無奇。李夫人轉生為鉤弋夫人一事,也絕不是杜麗娘為愛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那般偉大,以虛誕的處殼包蘊偉大的精神,讀者自會棄其衣冠得其神韻,而僅僅是“三生締盟”、“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等世俗愿望的表達,也是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結局、好事成雙等觀念的形象再現。
上一篇:《俠骨柔情望江亭》愛情文學賞析
下一篇:《做人世夫妻榜樣》愛情文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