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堅守信約,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愛情故事,層出不窮,它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是千姿百態的,這類故事也各具獨特的風采。馮夢龍《醒世恒言》中的《陳多壽生死夫妻》,就是一篇取材于現實生活的壯美動人的愛情悲喜劇。
故事最早見于明人許浩的《復齋日記》:
陳壽,分宜人。聘某氏,未成婚而壽得癩疾。其父令媒辭絕,女泣不從,竟歸。壽以己惡疾,不敢近。女事之三年不懈。壽念惡疾不可瘳,而茍延旦夕以負其婦,不如死。乃私市砒,欲自盡。婦覘知之,竊飲其半,冀與俱殞。壽服砒大吐,而癩頓愈,婦一吐不死。夫婦偕老,生二子,家道日隆。人皆以為婦貞烈之報。安成李翰為予言之如此。
既是從友人那里聽到的,當是真人真事,馮夢龍把它采入所編輯的《情史》一書,《陳多壽生死夫妻》就是以此為素材創作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白話小說。
這是一篇真摯誠篤,充滿濃郁的人情美的杰出作品。全篇以有關人物之間的人情美,襯托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美。曲盡人情,真切動人。
故事先從兩家家長寫起,由遠而近,逐漸把男女主人公作為重點來描寫。
陳青、朱世遠兩戶人家,“累代鄰居,志同道合,都則為人本分”,兩人又都愛好象棋,“有時迭為賓主,不過清茶寡飯,不設酒肴”。交情似淡,實極純真。常來觀看他們對局的鄰居王三老,棋藝高,人品更高,從不在旁邊指手劃腳,是個善于成人之美的樸厚老人。愛情故事以象棋為引線,由他們三人牽合而成。以他們的為人和相互間的情義,作為愛情故事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為故事拉開了序幕。
在如此融洽和睦的家庭環境下,竟然發生了一場愛情悲喜劇!它的直接原因固然在天災人禍,實際上是通過出人預料的天災人禍,寫出了不同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不同的精神面貌,特別是歌頌男女主人公推己及人、舍已為人,忠貞誠摯的愛情。
陳多壽是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先從他小學生時寫起,這時他的外貌是:
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光著靛一般的青頭,露著玉一樣的嫩手。儀容清雅,步履端詳;卻疑天上仙童,不信人間小子。(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話本小說中的這類韻語,往往概括性很強。這里既寫出了多壽仙童玉子般的英俊美貌,又寫出了他彬彬有禮的品性,為后文設下伏筆,前后對比,頗具匠心。
然后寫陳多壽放學回家的行為舉止,向正在下棋的三位長輩的打恭問訊,從王三老和朱世遠眼里予以評價:“行步徐徐,語言清亮,且作揖次第,甚有禮數,口中夸獎不絕。”王三老很自然地想到了陳、朱兩家女兒的婚姻大事,原來朱家女兒多福,與多壽品貌相當,又是同齡,便直捷了當地為陳朱兩家兒女作伐,雙方略作謙讓,便擇日“下禮為定”。雖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按封建禮儀結成的姻緣,但結合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品貌相當,兩家關系融洽,重義不圖利的基礎上,反映了當時下層人民的思想愿望。
時過六年,陳多壽年已十五,“經書皆通”,正指望他“登科及第,光耀門楣,”不料多壽忽患癩疾,“一年之后,其疾大行,形容改變,弄得不像模樣了?!惫适鲁霈F了難以預料的突變。多壽的形象變成:
肉色焦枯,皮毛皴皺。渾身毒氣,發成斑駁奇瘡;遍體蟲鉆,苦煞晨昏作癢。任他兇疥癬,只比三分;不是大麻瘋,居然一樣,粉孩兒變作蝦蟆相,少年郎活像老黿頭,搔爬十指帶膿腥,齷齪一身皆惡臭。
與前段形象描寫成為鮮明對比,兩種面貌,殊若天壤,又是不治頑癥,這對于陳多壽和朱多福的婚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故事從此深入展開。
陳朱兩家本來交情很深,孩子出了事,兩家父母自然都很著急。陳家是獨生兒子,當然不惜一切,尋藥訪藥、為兒子治病;朱家是獨生女兒,“為著半子之情”,也不遺余力。但是,“延捱三年之外,絕無個好消息”,兩家態度便有了變化。朱世遠雖焦急萬分,卻也未想到悔親。他的妻子柳氏,心地偏狹,見識短淺,發起怒來。一怨丈夫不該早早把女兒許人;二恨女婿“死不死,活不活”;三罵媒人王三老的撮合,甚至見了棋子棋盤,也狠狠罵一頓,扔到大街上。但她也懂得“賴他不得”。陳青為人善良,又能推己及人,以兒子身患惡疾“擔擱人家閨女”為歉疚,找媒人誠心成意地主動提出退親,朱世遠因“終日被渾家聒絮得不耐煩”,同意退親。矛盾似乎可以解決了。
但是,朱多福對母親的“絮絮聒聒”早已厭煩,“今日與他討取娉釵,明知是退親之故”,氣得她“并不答應一字,徑走進臥房,閉上門兒,在里面啼哭”。多福作出的第一個反抗行動,已使本非情愿背信棄義的父親軟了下來;母親還想用“男家愿退”,“做爹娘的都只是為好,替你計較”,之類陳詞濫調進行勸說,這又引起多福更強烈的反抗:“貧富苦樂,都是命中注定。生為陳家婦,死為陳家鬼,這銀釵我要殉葬的,休想還他!”多福固然有“從一而終”和命定論思想,但她主要是用來作為反抗背信棄義,只圖共歡樂,不愿共患難的狹隘自私觀念的武器,經多福的強烈反抗,退親沒有成功,矛盾又似乎解決了。
陳多壽又是另一種想法,另一種態度。他見自己的病,并無“痊可之期”,不愿意“嫌了人家女兒”,堅決要退親。他想,以前是父母出面退親,多福若知道是他自己愿退,必然答應。使趁岳父來看他的機會,把預先寫好的一幅柬貼交給岳父帶給多福,上寫四句詩:
命犯孤辰惡疾纏,好姻緣是惡姻緣。
今朝撒手紅絲去,莫誤他人美少年。
這實際上是一紙情意真切的休書,多福一見,深知丈夫的情義,也和了四句詩:
運蹇雖然惡疾纏,姻緣到底是姻緣。
從來婦道當從一,敢惜如花美才年。
更加決斷地表示誠愿將美好青春獻給鐘情的人?;谟H又未成功,矛盾又一次呈現解決狀態。
多壽親自出面退親的事傳揚開去,媒人便絡繹不絕到朱家來給多福提親,多福仍然心如鐵石,并不轉移”,又見母親“好茶好酒款待媒人”,情知一旦父母許婚,定難改悔,“左思右算,不如死了干凈。夜間燈下取出陳小官人詩句,放在桌上,反復看了一回,約莫哭了兩個更次,乘爹媽睡熟,解下束腰的羅帕,懸梁自縊。”多福的死,實際上是被封建思想制度殘害而死的,這一點連直接逼勸她的父母也未覺悟到,甚至把這種毒藥當作蜜糖灌給自己心愛的女兒,這正是封建思想制度殺人不見血的本質!多福的死,是她對封建思想制度的最強烈反抗,是她忠于愛情的最高表現。
多福并沒有死,故事也沒有寫成悲劇。多福被父親救活以后,她的反抗成功了,父母不但再也不敢逼她退親,而且“索性”遂了女兒心意”,成全了他們的婚事。
陳朱愛情屢經磨折,相互間更增加了理解和傾慕之情,因此結婚以后更加相敬相愛。正如書中一段韻文所概括的:
著意殷勤,盡心伏侍。熬湯煮藥,果然味必親嘗。早起夜眠,真個衣不解帶。身上東疼西癢,時時撫摩。衣裳血臭膿腫,勤勤煮洗。分明傅母育嬌兒,只少開懷哺乳。又似病姑逢孝婦,每思割股烹羹。雨云休想歡愉,歲月豈辭勞苦。
陳家有了如此賢慧的兒媳,又希望再有一個接續香煙的孫子,變盡法子,軟硬兼施,逼他們生兒育女,使陳朱愛情又橫生波折,但二人仍然互相尊重,不貪一時之歡,不為取悅父母而損傷對方,再一次表現了他們之間的真摯之情。
多壽雖然得到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但病已十年,料難全愈,心中煩悶,便去求簽問卜,“以決死期遠近”,當卜得將有“夭折”之命時,他想:“我死不打緊,可憐賢德娘子伏侍了這三年,并無一宵之好……我今茍延性命,與死無二,便多活幾年,有什好處。不如早早死了,出脫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別尋路頭。”他的“自盡之念”,完全出于對妻子的感激和愛,表現了陳多壽以德報恩和舍己為人的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臨死前,他曾同妻子“足足的說了半夜方睡”,這實際是一次訣別之前的交心。多壽既感激妻子不嫌自己惡病纏身,拒絕退婚;又感激妻子成婚三年的精心服侍。多福則以為結發夫妻,苦樂同受,同生同死,理所當然,更不許丈夫再提讓她“別締良緣”的話。恩恩愛愛,真情實意,感人肺腑。
晚間,多壽借口要吃酒,趁多福去安排果子給他下酒,趁機把砒霜下到酒里,多福回轉時,他已喝下一大碗。多福發覺,按住不給他喝第二碗。多壽以為藥已下肚,便對多福講了知心實情、多福知不可挽回,說:“奴家有言在先,與你同生同死。既然官人服毒,奴家義不獨生?!币埠认乱煌耄瑢崿F了“同生同死”的誓愿,夫妻恩愛之情達到頂點,一對好夫妻眼看已成令人痛惜的大悲劇。
事出意外,兩夫妻服毒自盡后,立即被兩家父母發覺,及時搶救,多福很快康復。多壽卻無意中用了以毒攻毒之法,“皮膚內迸出了許多惡血,毒氣泄盡,連癩疾漸漸好了。”很快恢復了當年英俊瀟灑的本來面目,“重新讀書,溫習經史”,登科及第,“生兒育女,盡老百年”。經歷了生生死死,風風雨雨,愛情之花綻放得更加艷麗。
這段壯美的愛情故事,幾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明未清初戲曲家范文若把它改編為《生死夫妻》廣為演出,清初又有人改編為《義貞緣》傳奇,兩劇雖未留傳,它的故事和男女主人公忠于愛情,不惜為愛情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寶貴的生命的精神永留人間。
上一篇:《魂牽夢繞牡丹亭》愛情文學賞析
下一篇:《兩情依依章臺柳》愛情文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