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拔·工筆繪景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工筆,即細描,亦稱工筆細描,是記敘文中的一種表現手法。工筆以細膩、精確、詳盡為特色,靈活地表現描寫對象的各個側面,生動展示人物和事物的特征,揭示其深刻的內涵,營造栩栩如生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氛圍。如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贊》一文中的描寫: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段描寫,作者就是用工筆的手法,從樹干、丫枝、樹葉和樹皮幾個方面,具體而細致地刻畫了白楊樹的形象,并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工筆,最突出最鮮明的特點是講究“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精雕細刻、形象逼真的描繪,把描寫對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這種寫作技巧,可運用于寫人、記事、寫景和狀物。
用工筆描繪景物,要寫出景物的靜態或動態,顯示其細微的變化和不同的特色,給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的感受。比如下面這段描寫秋景的文字:
“瑟瑟的秋風拂面吹過,清新而又涼爽,真讓人心曠神怡。風一吹,柳樹、楊樹、槐樹的葉子飄飄悠悠地落下來,枝上的葉子還有節奏地發出沙沙的聲音,跟歡快的鳥兒的鳴叫聲應和著,多像一支‘秋之曲’!那輕輕飄在空中的黃葉,不正是樂譜上的音符嗎?楓樹的葉子紅艷艷的,一片片重疊交錯,遠看,像掛著一幅富麗堂皇的壁毯。銀杏樹的葉子黃燦燦的,紛紛落在路旁,于是,馬路兩旁撒滿了細碎的金子。”
這段文字,從視覺(“葉子飄飄悠悠落下來”,“楓樹的葉子紅艷艷的……”,“銀杏樹的葉子黃燦燦的……”),聽覺(“枝上的葉子有節奏地發出沙沙的聲音……多像一支‘秋之曲’!”),觸覺(“秋風拂面吹過……真讓人心曠神怡。”)等多方面,緊緊抓住秋天的特征,細膩地描繪出秋天美麗而動人的景色,留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
應用工筆描寫景物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細描并非是不分主次地處處都細,而是選取對表現文章主題有密切關系的材料,突出重點。只有選材得當,選準工筆細描的對象,才能豐富文章內容,深化文章主題。否則,文章則會拖沓冗長,主題不鮮明。
第二,工筆細寫景物,應極盡詳細描寫之能事,以表現景物的形態、聲音、色澤、氣息等特點。要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從多個角度展開描寫。要精心選用動詞和形容詞,特別是注意同義詞、近義詞的選用,使其恰當、準確。
第三,工筆細描還應與其他表達方式結合使用,或于白描中間用工筆,或在工筆之中插入簡筆,使其靈活多變,各具效用。
例文評析
霧
貴州◇吳秀春
霧,總是變化萬千的,它每時每秒都在變幻著,像煙、像云、像紗,讓人目不暇視,觀后余味無窮。
早上起來,一出門,只見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不見天,不見山。霧輕緲緲的,細膩膩的。它輕拂著山、水、房屋、樹木,與天、與山、與屋、與地、與水相連,浮來游去,似仙境,似迷宮。整個世界都被霧緊緊地包裹著。
霧一直在變化。先是東邊的霧緩緩地移動,時而冉冉升騰,時而慢慢下降,時而輕輕飄散,撲朔迷離。它時聚時散,時消時凝,飄飄悠悠,好一副輕閑之態。看到東邊的霧在變化,似乎別的方向的霧也被引得饞涎欲滴,眼紅起來,不久也開始蠢蠢欲動,跟著搖搖晃晃,擺來搖去,仙袂飄飄,但又似動非動,似升似降,讓人瞧了迷惑不解,到底是在動呢,還是沒動。不久,徹底地明白了,你看它翻滾不休,不一會兒滾成了一個團;一會兒又消散開去,變成了一縷一縷的;一會兒又沉于大地。看著看著,手有些癢了,抓一把看看吧。一把抓去,收回手來一看:咦,剛才還看著被抓進手里的霧,一攤手卻蹤跡全無了。
怎么回事?剛才還或濃或淡,亦遠亦近,彌漫在天地之間,像屏障似的遮住了山、房屋、樹木的濃霧,這會兒怎么只剩下不多的淡淡的一層了?圍在山上,掛在樹上,環繞屋脊,臥在草叢之中,這薄薄的霧,如煙似夢,仙姿綽約,羽紗輕拂,像情一樣地深,夢一樣地迷!縹縹緲緲的霧啊,你以山為體,山以你為衣,含蓄而不露,似玉鏤銀雕;你變幻萬千,淡妝素裹,似實又虛,令人捉摸不透,但又不愿棄你而歸。
你婀娜多姿,恐怕最高明的畫家,也難以將你畫入畫中。因為你那千姿百態的身姿,隨時都在變幻著,連看都目不暇接,更何況是畫下來呢。畫家畫下來的霧,也無非是你變化中的一兩種罷了。
你美到什么程度呢?你美得迷住了無數詩人和作家,以致他們用了無數的美妙語言形容你,贊美你。可惜你在太陽到來之后就開始消失了。
評析:霧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自然景象,看得見,但摸不著。因為它沒有具體而可感的形狀,很難將它寫得生動感人。但小作者卻能從特定的觀察和理解出發,使難以觸摸、時聚時散、撲朔迷離的霧具有了主觀和客體和諧而統一的“個性”色彩。作者用工筆寫霧,于朦朧中現清新,形象、真切、如實地描繪出了“霧”的外形、色彩、氣味等方面,給讀者以目睹其景、鼻嗅其味、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讀者感到它已不是“霧”,而是你身邊的頑童在同你捉迷藏呢!
文題演練
文題(一):請同學們利用下午和傍晚的時間,仔細觀察太陽及云彩的變化,然后以“夕陽”或“落日”為描寫對象,自擬題目,寫一篇寫景的作文。
提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要細細觀察,同學們一定會發現日落之時,天空美麗無比的圖畫。寫作的過程中,同學們還要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選取重點、極盡詳細描寫之能事,生動準確地展現出眼中之景與心中之情。
要求:1.抓住景物特點,寫景抒情。
2.運用工筆細描的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地描寫。
3.不少于600字。
文題(二):月光
要求:1.抓住景物特點,寫景抒情。
2.在寫景中運用工筆細描的方法。
佳作展示
月光
山東◇魏快統
有人喜歡紅歌星那清脆的歌喉,有人喜愛燦爛陽光下的姹紫嫣紅,而我,唯獨鐘情那夜里月光的輕盈、溫柔和晶瑩。
從我的寄宿處到學校,約半里路程。高高院墻下的小徑蜿蜒曲折,正好緩行。特別是遇到有藍色天幕上的縷縷月華做伴,更使人欣幸無比。
夜晚9時,放學了,我在位子上靜靜地坐著,等到喧鬧的人群散去,路上只存月光的時候,便夾本書或空了手,迎著怡人的月光,緩緩往回走,獨享那無邊的月色。
月光,輕輕的,輕輕的,像門縫間擠入的一縷爽風,像薄薄的羽紗輕拂了前胸,像淡淡的晨霧沾濡了睫毛,像情人嬌嗔間微微的輕哂。此時,高樓瀉下的清輝,平房窗隙間溜出的橘黃的燈光,縷縷款款,在融融的夜風里,交疊涌蕩、瀲滟有形,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
月光,柔柔的,柔柔的,像在民歌聲里年輕母親輕輕滑動的手,像嬰孩芬芳的枕邊甜甜的酣夢,像少女羞澀怯怯的初吻。那一片澄瀅的月光,撫慰了疲倦、暴怒和喧囂,使它們入眠了;月光,平息了仇恨、欲火和廝殺,使它們平靜下來;月光,柔柔的月光,讓那高樓里的華貴與柴火間的卑賤,同入夢了。世界好靜好靜,我聽得見自己胸中傳出的怦怦心跳。沒有煩憂,也無人強索,多么溫情的月光啊!
月光,晶瑩溫潤。沒有夏日陽光的火暴,沒有孤屋油燈的柔弱,也不像日光燈故作憂郁的閃爍,更沒有都市霓虹燈閃爍的蠱惑。它是瑩潤的,像那輕咬著嘴唇滿含柔情的少女的美眸,像那無風時的一泓秋水,像那晴空萬里外的一片蔚藍。
望著月光調皮地在身前身后比劃著我的身影,不覺到了屋前前,推門進去,調皮的月光靈巧地從窗戶躍入,慵懶地歪在床上,她累了吧?
呀!我的月光。
點評:這篇散文語言優美,風格清新。作者通過在與“紅歌星”、“陽光”的對比中,突出了對月光的情有獨鐘,然后精心設置了放晚學后“獨享那無邊的月色”的情境,運用工筆細描的方法,生動細膩地描寫了月光獨具特色的美。
作者抓住月光“輕盈、溫柔和晶瑩”的特點,運用比喻、通感、對比等多種手法,從視覺、感覺等不同角度,把月光比作“一縷爽風”、“薄薄的羽紗”、“情人嬌嗔間微微的輕哂”、“淡淡的晨霧”、“年輕母親輕輕滑動的手”、“少女羞澀怯怯的初吻”等,寫出了月光的獨特的美,優美動人,令人陶醉。
海上日落
天津◇李晚禾
夏日的日出總是被蒙蒙的霧氣擾得一團糟,而夏日的日落卻是異常美麗,特別是在海上。
任憑海風夾著浪花打在我的臉上,任憑甲板上有多么喧鬧,都不能妨礙我凝視天邊那莊重的紅色。
落日不像初生的朝陽那么性急,雀躍著跳上海面,而是緩緩地向下移動,羞澀地用大海掩住半邊面龐,載著對大海的眷戀、對浪花的不舍。
落日不是海市蜃樓的云霞明滅,它就在天邊,就在我眼前,它比任何時候的太陽都要大、都要圓,燃燒在天邊,也燃燒著我的臉頰。落日最包容,在它面前,沒有滄海一粟的哀嘆,因為太陽就與你面對面,正用自然特有的目光注視著你。落日呈現出一種最凝重的紅色,這色彩又自由地延伸,將它周圍的天空染得濃濃淡淡,或隱或現,沉浮于海的盡頭。不知是由于海浪的起伏還是落日灼熱的光芒,空氣似乎也飄忽不定,閃爍著橘紅色的光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僅以一種紅色,就在海天之間展開了一幅絢麗無比的畫卷。水光之上,那天邊的紅色就在流動,奔騰中又閃爍出點點金色,繼而整個海面都掀起了金色的浪潮。金色的浪潮閃動著、變幻著,此消彼長,連飛濺的浪花都猶如流光溢彩的明珠。我突然萌發了做一朵浪花的渴望,乘著金色的波浪涌向天邊,融入流動的紅色。我又奢望著我就是那大海,可以毫無阻隔地擁抱那輪落日。
面對落日,我能體會到自然的彌足珍貴。眼前涌現的是天海合一的紅色,腦海中卻浮現出隨著火車的急馳而退去的梯田,那是無盡的綠色,夾雜著星星點點的土黃。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誰不需要陽光的撫育?而那已奉獻了一天的太陽,在隱下海面的瞬間還在竭力地燃燒,渲染潔白的浪花,點綴深藍的大海,這怎么不使我對大海肅然起敬?
落日只剩一半了,天邊凝重的紅色似乎隱藏了起來,蒼穹換上了更神奇的裝束,太陽的七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部潤染于天邊,過渡自然卻色彩分明,各種色澤隨天空浮云的翻轉,顯現出細細的紋路。深藍色的大海停止了金色的喧囂,以莊嚴的顏色平靜地目送落日離去。水天之際還閃著一絲微紅,海面還籠著一層淡紫色,那是落日留下的最后的光芒。
海風襲來,輕拂著旁邊一位老者蒼蒼的白發。我望著天邊尚存著的一道金色波瀾,吟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這并不是悲哀。當海上升起第一顆明星時,我知道,它反射著剛才那輪落日的光輝,而那輪落日已孕育著明天噴薄欲出的朝陽!
點評:文章采用工筆細描的方法,從三個方面濃墨重彩寫日落:緩慢、又大又圓、凝重的紅色,重點是后者。作者賦予落日人性化的特點:“羞澀”、“眷戀”、“不舍”、“包容”等,實是表達了自己觀察的感觸。落日絢爛的色彩將天海變為一幅壯麗無比的畫面,作者工筆細描,浮想聯翩,由落日悟出人生的境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惋惜之情的表露,但作者筆鋒一轉,以贊美作結,使畫、情、理融為一體。
夕陽
湖北◇錢維娜
站在我家的陽臺上,早上可以觀日出,傍晚可以看日落。看日出已經好多次了,總感覺它美麗壯觀,生機盎然,充滿希望。今天站在陽臺上,第一次觀賞到了日落的景象。遠處,太陽已經偏西了,她羞怯地躲在層層火燒云的背后。仰頭,近處的天空依然明朗,那蔚藍的顏色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地面仿佛著火了一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而現在,她一下子變溫柔了,變和善了,仿佛是一個乖巧的小姑娘。你瞧,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跳躍著,舞蹈著。一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上,像一只溫暖的手輕輕撫摩著它們,撫摩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灼傷的傷口。她用手中那神奇的畫筆裝扮周圍的一切:一會兒把萬物涂成了金色;一會兒微笑著給婀娜的云姑娘抹上淡淡的胭脂;一會兒又親切地和風箏們聊開了,還送給它們許多艷麗的玫瑰花。
這時,夕陽又變成了一個火紅又玲瓏剔透的玉盤,慢慢地滑下去。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張美麗的嘴唇,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動聽的晚風樂章。她的光更加柔和了,臉更紅了,她盡情地顯露著她的玉容美貌,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背后。一抹一抹的紅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余暉已把萬物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連我的脖子也系上了粉紅粉紅的晚霞。
終于,她走了,只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此時,我不禁想起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詩里多少透露出些許傷感的情懷。然而今天,我觀夕陽,卻有一番全新的感覺。的確,夕陽西下,時間實在太短了。但她卻在這極短的時間里把自己最后的光和熱灑向人間;在她最疲勞的時刻,她也沒有忘記把自己的美留在人間;她裝扮了一切,直到自己筋疲力盡,才微笑著落下,落下……也許她從未想過要給自己留些什么,從未想過自己應該得到些什么。也許在她看來,只有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發揮出余熱才是最重要的。
耳畔傳來了陣陣悅耳的音樂聲,我朝窗下望去,原來是老奶奶們的晚練又開始了。看著她們那嫻熟的動作和寫滿祥和幸福的臉,我不禁想起“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詩句。她們不正和這夕陽一樣美麗嗎?
我久久地站在窗前,凝望著夕陽落下的方向。這美麗的夕陽勾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生活是那么有意義,生命是那么有價值,即使它很短暫,但也應該是豐盈充實的。此時,我的眼前依然是一片火紅,滿目的霞光仿佛還沒有退去……
點評:文章采用工筆細描的方法,詳盡描繪了日落西山時的景色,如用擬人寫夕陽“羞怯地躲在層層火燒云的背后”,寫她“仿佛是一個乖巧的小姑娘”、“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跳躍著,舞蹈著”;用比喻寫它像“一個火紅又玲瓏剔透的玉盤慢慢地滑下去。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張美麗的嘴唇”。
“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夕陽這一主題亙古以來就被人們抹上了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感傷。但本文的小作者顯然要樂觀得多,透過文章對景物的細膩描寫中,讀者能明顯感到一種從容向上的精神,小作者甚至還將夕陽比做了朝氣蓬勃的小姑娘。在接下來由描寫轉為議論的過程中,小作者很巧妙地用李商隱的名句宕開一筆,卻又不糾纏于斯,而是筆鋒一轉,道出了自己“一番全新的感覺”。原來,夕陽最能打動小作者之處是它在將逝之時仍能不遺余力地將自己的美麗、光和熱留給人間呀!這里的議論既升華了全文的主題,同時也照應了前半部分對夕陽西下的景色描寫,使文章渾然天成。妙!
上一篇:《技巧點拔·融情于景》寫景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拔·點面結合寫景》寫景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