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
“役”是會意字。甲骨文從人,從殳。會人持殳服兵役之意。小篆將人變為“彳”(道路),突出行役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役”。
《說文·殳部》:“役,戍邊也。從殳,從彳。”(役,戍守邊疆。由殳、由彳會意。)
“役”的本義是服役、戍守邊疆。如“兵役”。引申指戰斗、戰爭,如“秦穆公伐鄭之役”、“臺兒莊之役”。
又引申指差役。如《聊齋志異·促織》:“宰悅,免成役。”
進而引申指職責、職分,如陸游《曉賦》:“萬物各有役,吾生何所營。”
作動詞時表示役使、驅使。如柳宗元《封建論》:“亟役萬人。”又指職責、職分。如陸游《曉賦》:“萬物各有役,吾生何所營。”
上一篇:《強》字義,《強》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強》
下一篇:《得》字義,《得》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