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婷是諶容一九八○年發表的小說《人到中年》中的女主人公,一個勞勞碌碌、兢兢業業的女醫生;一個只知奉獻、不求索取的中年知識分子;一個可敬可佩又可同情的普通知識分子。作者通過她的遭遇,折射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他們的希冀與追求。陸文婷形象出現的意義在于作者已經認識到我國的知識分子所創造的價值與他們所得到的報酬很不相稱,而這又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與工作,因此,陸文婷形象別具一種震聾發聵的作用。她使人們感奮,更使人們思索: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是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當我們最初認識陸文婷大夫的時候,她正躺在醫院的急救室里,昏迷不醒,正瀕臨死亡的邊緣。是的,接連三個手術,連續四個半小時的緊張工作終于把她累垮了。她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仿佛覺得她自己正走在一條漫長的路上,沒有邊際,沒有盡頭。一條多么難走,多么累的路喲!于是在昏迷與半昏迷中,清醒與半清醒中,她的人生經歷,她的品質特性都斷斷續續而又一覽無余地坦露在我們的面前。她很堅強,也很虛弱。
醫院的內科主任驚嘆,她的體質太虛弱了,簡直像一莖瘦草!不,陸文婷大夫原本不是這樣虛弱的,她剛到醫院的時候還只有二十四歲,身體很好,風華正茂。她懷著改變我國眼科醫學落后局面的雄心壯志從事于眼科工作。她的才華,她的獨立見解,她的熱情,她的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贏得了眼科主任的高度贊賞,被他譽為最有希望的眼科醫生。也正是在那個神采的年華,她又獲得了冶金專家傅家杰的愛情。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
然斗轉星移,轉瞬十八年過去了。 “小巧的身子,瓜子型的臉兒,一頭烏黑透亮的好頭發”,所有足以顯示青春氣息的東西都悄然隱去,陸文婷已經成為一位中年眼科大夫。她和她的好友姜亞芬成了這所醫院不可或缺的眼科醫師、眼科的臺柱。然而,由于“文革”和諸如此類的政治運動及其所帶來的后果并未解決,春風至今尚未完全吹到他們的身上,相應的工作并沒有相應的報酬。陸文婷還是住院醫師,盡管她實際上做著的是主任級醫師的工作,負著主任級醫師的責;還是結婚時的十二平方米的住房,盡管她現已是四口之家了,還是那一點兒工資,盡管她要維持全家生活,常感手頭拮據,人不敷出,根本不敢問津自由市場的雞鴨魚肉。物質生活相當匱乏,但是陸文婷卻是十八年如一日地默默地、堅忍地做著手術,搞著研究,連一天假都未請,相反卻常常是要額外地加班加點。她獻出的是這么多,得到的卻又是這么少。她丈夫是研究金屬的,他知道金屬也會因疲勞而斷裂。超負荷的工作,匱乏的物質生活使陸文婷常感體力不支。疲勞,可怕的疲勞正在悄悄地襲擊著她,她還必須承受。
不幸,她又是一個妻子,又是一個母親。也許,她本不應該結婚,否則,她能給社會貢獻更多。現在她還必須承擔家庭的重擔。她把整個身心都撲到了病人身上,撲在了眼科事業上,她的丈夫曾更多地從事家務活,以至于未老先衰,幾成“廢墟”,她不忍,她也希望丈夫出成果,她要丈夫住回到實驗室,讓她一人承擔起家務。她有兩個孩子,可是往往連照顧、關心孩子的時間和條件都難有。多年來她一直想帶孩子到北海公園去,但一直又未能如愿。她經常是用幾個燒餅打發孩子們的早飯午餐。兒子園園要想買一雙白球鞋她都無力滿足,女兒佳佳病了,她都不能及時抽出時間去給她看病,照顧她。她寧可耽誤自己孩子的病,也不肯耽誤給別人看病。她確實是“身居陋室,任勞任怨,不計名位,不計報酬,一心苦干的大夫,真可以說是孺子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她也想做一個稱職的妻子,一個稱職的母親,可是她太忙了,她太累了,她幾乎到了疲勞的極限了。即便是金屬也要斷裂了。
然而又有三個大手術在等著她呢。一個是焦副部長的白內障切除,一個是小女孩王小嫚的斜眼校正,一個是農村張大爺的角膜剝換。作為一個稱職的醫生,在手術前,她還要作大量的過細的工作。她不屑一顧于那位馬列主義老太太的輕蔑和侮辱性的口吻,但她還是耐心地詳盡地了解了她丈夫的病情,回答了她的問題;她像母親一樣連哄帶蒙地勸說了小嫚做斜眼校正術;她像女兒一樣地說服了張大爺留下來做手術。多么可親可愛的醫生。那天她本來只要做兩個手術就可以了,可臨時角膜材料到了,她又主動承擔了一個。第一個手術本來只需四十分鐘,可焦副部長手術中想咳嗽,又多化了二十多分鐘。第一個手術做完后,姜亞芬準備替她做下一個。但她比較了解王小嫚,王小嫚也熟悉她,她堅持自己做了。第二個手術剛做完,她眼前冒起一片金星,青白的臉上有兩個烏黑的眼圈,好似上妝的演員用炭筆畫出來似的,上下眼皮都腫了起來,疲勞到極限。護士勸她別再做了,她回答角膜材料不能久放;姜亞芬勸她休息一會,她不愿耽誤別人的時間。她認為她能堅持過來,多少年來她不都是這樣堅持過來了嗎?陸文婷大夫終于做完了那個手術。這時一陣腰部的酸痛猛然向她襲來,她反過一只手按住腰部。往常當手術一結束,她就覺得渾身像散了架似的,但她都挺過來了。她緩緩地,吃力地走出了醫院的大門,走進了那條胡同,幾乎能看到了家門,正在這時,她忽然覺得疲勞,一種從來也沒有感到過的極度的疲勞。這疲勞從頭到腳地震動著她,眼前的路變得模糊,小胡同突然變長了,家門口突然變遠了。她覺得永遠也走不到了。于是,她手軟了,腿軟了,整個身體好像都不是她自己的了。她眼睛累了,睜不開了。嘴唇干了,動不了了。疲勞擊垮了她,她幾乎要斷裂了。
陸文婷昏迷了好多天。在醫院的精心搶救下,她終于醒來了,她又一次挺過來了。她出院了,她靠在丈夫的肩上,艱難地一步一步地朝門外走。多么難走的路,多么累的路,可陸文婷還得走,還想走,還必須走。春風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吹到她的身上?
上一篇:《阮小七》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陸蕙娘》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