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夢梅是湯顯祖劇作《牡丹亭》中的男主人公。
他自稱“河東舊族,柳氏名門”,為唐詩人柳宗元之后。 “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是一個封建貴族子弟。他自幼聰明,學習刻苦,志向高遠。但“生事微渺”,窮愁潦倒,靠著老園公植樹賣果子養活自己。他欽羨得志者的成功,感嘆自己“連篇累牘無人見”。自負才情,不甘寂寞,于是只身撞府穿州,廣事干謁。幸得欽差識寶使臣苗舜賓資助,才得進京應試。得知考試誤期,便痛哭流涕地“告遺才”,欲頭觸金階而死。可見他是個急欲擠入統治者陣營,飛黃騰達,腰金衣紫的熱中功名的書生。柳生形象的這個側面是十分庸俗的。他的這種精神面貌脫胎于明代社會現實。明代與元不同,科舉制度實行得比較徹底。士子們又只有通過科舉一途尋覓前程。這一事實影響到整個社會心理。在劇作中,作為浪漫主義理想人物的杜麗娘,也同樣把柳生中狀元視為美滿姻緣的重要條件。這是封建教育制度對社會的污染,是不應歌頌,而應予以批判的。
但柳夢梅并不是唯舉業是務的無聊文人,而同樣是一個誠實溫厚的多情種子。《言懷》一出,他自敘“柳夢梅”名字的來歷,已顯露出他對美滿姻緣的熱烈向往。臨安赴試途中,他臥病梅花觀,閑游后園,拾得麗娘自寫春容的“行樂圖”,驚喜萬分。展玩之初,便有“似曾相識”之感,細予觀摩,越發傾心于麗娘的才藝: “小娘子畫似崔徽,詩如蘇惠,行書逼真魏夫人,小生雖則典雅,怎到得這小娘子!”他雖然向以才學自許,此刻卻不禁為麗娘才藝深深折服了。他在這里所表現的對婦女人格才華的尊重,對美好事物的熱忱向往,成為他追求和忠誠自由愛情的基本動因。
他的追求從此開始了。 “俺孤單在此,少不得將小娘子畫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贊之”,一片癡情,感人肺腑。他全然不顧“男女無媒不交”的禮教清規,拈香發愿,與麗娘結為夫妻。得知麗娘并非人世中人,他也毫不畏卻,只是關心“姐姐,因何得回陽世而會小生?”掘人墳墓,如道姑所言: “大明律,開棺見尸,不分首從皆斬哩!”乃是十分冒險的行動,他卻沒有半點的顧慮和猶疑。這說明柳夢梅雖為飽學名儒,卻是個有血有肉,性情真摯的人物,與虛偽道學毫無共通之處。
在以后的夫妻相處中,柳生處處體貼麗娘,麗娘愛他一表人才,感激他的再活之恩,對柳生也是一腔深情。這種以相互愛慕,相互尊重為特征的平等的夫妻關系,正是自由婚姻開出的絢麗花朵。在婦女遭受沉重的禮教壓迫,沒有自由人格,夫妻關系只是主奴關系的時代,柳杜的這種新型夫妻關系,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對青年一代的教育意義,都十分強烈。
柳夢梅作為青年書生,也有他天真迂闊的一面。往干戈叢中打探岳父消息,為愛情不畏艱危,顯得十分可貴。但他又天真地估計身為封建達官的岳丈。當他“破衣破帽破褡袱,破雨傘,手拿一幅破畫兒”來到杜寶衙前,得知文武官僚正吃太平宴,他馬上想到“則怕進見之時,考一首《太平宴詩》,或是《軍中凱歌》或是《淮清頌》,急切怎好?且在這班房里等著打想一篇,正是‘有備無患’”。卻根本沒有估計到自己那種襤褸裝束,決然當不了杜寶門當戶對的乘龍快婿。因有陳最良告狀在先,竟被當作“盜墓賊”逮捕起來。 “逢州換驛,遞解到臨安監候”,美妙的幻想被嚴酷現實擊得粉碎。但當杜寶以麗娘死而復生事屬怪誕,以及自媒自娶有違綱常而拒不承認他這個女婿,美滿婚姻面臨遭到破壞的威脅時,他便不再那么迂闊了,而是與麗娘站在一起,勇敢地進行反抗。在最高統治者皇帝面前,他拋開封建倫理觀念,直言陳述,以譏嘲的態度故意冒犯權貴岳丈的威嚴。別人勸他認了丈人翁,他憤憤地答道: “則認的十地閻君為岳丈。”態度十分堅決。
柳夢梅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因劇作沒有在男女主角之間展開任何矛盾沖突,缺乏足夠的生活情節對人物形象作仔細的刻畫,因而使他成為麗娘性格光環籠罩下的一個附庸。那種庸俗的功名意識也大大減損了他作為理想人物的光輝。
上一篇:《柳敬亭》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柳毅》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