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最良是湯顯祖劇作《牡丹亭》中一個寒酸、迂腐、空虛、庸俗的道學先生。
陳最良“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曾“觀場一十五次”,卻始終是個秀才,最后因考居劣等停廩。又“兩年失館,衣食單薄”,被人呼著“陳絕糧”,只好承祖業開個藥店謀生,成為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
他奉儒一生,滿口“子曰”、 “詩云”,其實所讀之書,不出舉子必修的《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狹窄范圍。他動輒引章摘句,卻每與實際情形相悖,對儒家經典似通而實未通。數十年科舉道路,已使他完全喪失正常的生活觀,成了一個僵化的木頭人。他缺乏人生樂趣, “靠天也六十來歲,從不曉得傷個春,從不曾游過花園”,他還自鳴得意地把這看作是一種儒學修養。 “圣人千言萬語,則要人‘收其放心’”。可見他的精神生活是何等的貧乏和空虛。
他雖然成了封建教育制度祭壇上的供物,一當上塾師,立即扮演起封建禮教拍賣人的角色。他對麗娘講解《詩經》: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沒多些,只‘無邪’兩字?!卑选对娊洝分性S多優美民歌都歪曲為“后妃賢達”、 “有風有化”的封建綱常禮教的教義。封建家長杜寶要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舉止言談無不符合禮教規范的封建淑女,塾師便舍陳最良別無他人了。
作者對陳的揭露和嘲弄十分辛辣。《閨塾》中,春香拿出紙來,他問是什么紙,麗娘說是薛濤箋,他馬上叫道: “拿去,拿去。只拿那蔡倫造的來?!痹谙矂夥罩?,陳最良的無知和十足虛偽的假道學面孔便被揭露無遺。《診祟》中,他為麗娘診脈治病, “這般說, 《毛詩》病用《毛詩》去醫。那頭一卷就有女科圣惠方在里。”一句話,就點出了他腐儒加庸醫的特定身份。作者又故意把他與口稱“急急如律令敕”,用巫術欺人的石道姑放在一起來寫,類比歸謬,于惡謔中更加突出他形象的丑陋。
陳最良的形象在全劇中并無發展。在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中,陳最良是最常見的典型知識分子形象。他的青春為科舉制度所犧牲,其思想被封建教條所禁錮,卻又頑固地為維護這些教條充當衛道士。這就是陳最良的可悲之處。
上一篇:《陳妙?!肺膶W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陳珩》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