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
“蕩”是形聲字。小篆從水,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蕩”。漢字簡化后寫作“蕩”。后來又用作“蘯”和“盪”和的簡化字。
《說文·水部》:“蕩,水也。從水,昜聲。”(蕩,水名。從水,昜聲。)《說文·皿部》:“盪,滌器也。從皿,湯聲。”
作為“蕩”的簡化字,本義是古水名。
作為“蘯”的簡化字,本義是洗滌器皿。引申為洗滌、清除。如“掃蕩”、“蕩平”。洗滌器皿免不了要搖動,所以又引申為搖動、震動。又有平坦之意。如《詩經(jīng)·齊風(fēng)·南山》中說“魯?shù)烙惺帯保馑季褪侨ヴ攪拇舐泛芷教埂S忠隇樾男亻_闊。如“心胸坦蕩”。用作名詞,指積水長草的洼地。如“蘆葦蕩”、“荷花蕩”。
上一篇:《草》字義,《草》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草》
下一篇:《蒙》字義,《蒙》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