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短篇小說。作者高曉聲。發表于《人民文學》1987年第11期。小說描寫的是某機關干部陳元直為了一張出國護照,經過一番折騰后,終于“若有所悟”的過程。機關干部陳元直在這幾年總是丟三落四,并且少了東西總是不自我檢查,偏偏要怪到別人頭上去,而最后十之八九是沒有任何人動過他的東西。即使這樣,他也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否則,豈不是等于承認自己“老昏了頭,應該……?”這次為了一張出國護照,他又走神了。明明記得放在壁櫥的箱子里,怎么忽然又不見了呢?經過一番反復回憶,終于想起來,是放在朋友家里了。然而,當要出國急用到朋友家去尋時,朋友咬定他早已拿回家了。于是他匆匆趕回家去,開了壁櫥,打開了小皮箱子,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綠色的護照。他呆怔地看著它:“怎么一點印象都沒有呢?”甚至連剛用過的牙膏牙刷也忘記放的地方。一天夜里,他偶讀舊詩,有“朔風留過客,流水送殘年”之句,他沉吟半響,若有所悟,覺得這句詩寫的奇絕,寓意深刻。若被朔風留住,或為朔風而留總不大妙。輕則難免顛簸之苦,重則或有覆舟之禍。陳元直想到這里,不禁動容。好像下了什么決心似的。小說構思精巧,雖然通篇寫的只是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走神”的瑣事,但用筆含蓄,寓意較深,旨在寫“風”與“水”卻不直寫“風”與“水”,而以“過客”、“殘年”相映。特別是結尾,畫龍點睛,主人公在“執迷不悟”后終于“若有所悟”,而讀者也感到頓有所悟。
上一篇:尹昌龍《走廊》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趕“巴扎”》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