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新民歌選集。編者郭沫若、周揚。紅旗雜志社1959年9月初版。選收新民歌300首。197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版。重版時,更換了20余篇。全書所收的新民歌分為四類:其中反映農業和農村生活的172首,占二分之一以上;歌唱工業建設的51首;表現戰士生活的29首;黨的頌歌48首。《紅旗歌謠》是在1958年全國開展的采風運動中,在各地出版的歌謠選集的基礎上精選而成。編者既注意思想內容的新穎,又注意藝術形式的優美。所選作品充滿了對新生活的熱烈感情,洋溢著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有許多民歌,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及想象、夸張的藝術手法,呈現出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選集中的《我來了》、《大河和小河》、《妹妹挑擔緊緊追》、《小篷船》、《是誰繡出花世界》、《我愿變只多情鳥》、《月下挖河泥》等作品,想象超拔,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音調和諧,都是當代民歌中的優秀之作。《紅旗歌謠》是大躍進形勢下的產物,產生在犯了“左”傾錯誤的年代,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那個時代的痕跡,如突出個人,神化領袖,夸大主觀意志的力量,為“共產風”、“浮夸風”唱贊歌等等。周揚在1982年發表的《“紅旗歌謠”評價問題》一文中曾指出,新民歌“是大躍進中涌現出來的新事物,其中多數是來自群眾中的民歌,但也有不少是知識分子的創作。更重要的是這些歌謠反映了當時‘左’的領導思想,沒有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上一篇:張艷華《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徐軍《紅旗譜》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