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郎偉
短篇小說。作者楊詠鳴。小說原載《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這是一篇反映工廠生活的作品,二十四年前,那時她只有十八歲。有一天關外的丈夫來信讓她去找他。她第一次坐上北去的火車。一路上她不時朝車外張望,眼前飛過的盡是連綿的石頭山,她的心一陣沉醉又一陣驚恐。在一個小站,列車員把她趕了下去,因為她沒買票。她把身子弄得扁扁的,換了個車門又鉆進去。她找到丈夫的時候,丈夫正蹲在地上擺弄一種挖煤的機器。機器卸開來,丈夫把一塊咯咯發笑的鐵零件扔起來又接住,扔起來又接住。她第一次聽到鐵的聲音,看見了鐵因發笑而做出的鬼臉。她和丈夫在離機器不遠的地方搭了兩間小屋,一共用了七百多塊大土坯。以后她在小房子里生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都是一滿月就被扔給保姆,她忙著要去上班,她對鋼板和鐵條簡直著了迷。兩個月前,她跟家屬工廠的廠長簽了合同,她要在六十天之內為工廠造出一百五十臺礦車。這張魔紙,把廠長支得像馬燈一樣到處弄鋼板,支得她帶領九個小臨時工每天用十四小時與那些鋼鐵搏斗,她在合同上印下指紋六十天后,家屬廠的院子里猛然站出來二百臺狗腥狗腥的礦車,比原來的計劃多了五十臺。報社來了個女記者,說她要寫一篇通訊,題目就叫《比矮了丈夫和他的國營廠長》。女記者用手轉了一下礦車的車輪,車輪轉起來好多天沒有停止。廠長將工資和超產獎金以及周圍人的滴溜酸辣的目光一起遞到她的手里。她回了一趟老家。她一路沒闔眼,溫熱的手心里攥著一張臥鋪票,她時時刻刻都等著列車員來查票。一個月后,她臉上掛著東海岸的陽光返回家屬廠。一進院子她驚異地發現那些礦車并沒有被拉走,女記者摸過的那個輪子,仍在嗡嗡地空轉。這是一篇歌頌新生活的作品。改革開放不僅使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喚醒了蘊藏于他們身上的創造活力,那種創業和奮斗的豪情壯志。《甜的鐵、腥的鐵》以寫實與浪漫相交織的筆墨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新鮮的洋溢著新生活色彩的巾幗英雄形象。作品構思巧妙,感受奇特,于浪漫豪放中見出對生活的冷靜思索。這篇小說榮獲1987——1988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龐守英《甜甜的刺莓》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楊新敏《甜苣兒》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