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錫文
短篇小說。作者遲松年。發表于《鴨綠江》198 1年第2期。后收入作者同名短篇小說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小說描寫了老干部吳楓辭職退休,做普通老百姓的艱難的心理歷程。你看,迎面向我們走來的吳楓,頭發、胡茬全白了,拄著拐棍,踮著小碎步,在林蔭道上蹀躞著。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是一位對黨和人民有貢獻的老同志。幾年前還是“精力充沛,才思敏捷”,在機關干部中享有很高威信。可是,一場大病使他變得腿腳不靈,說話不清,頭腦也糊糊涂涂了。“人們對他的尊敬增加了,而他的威信卻顯著降低了。”按說,他理應自覺退休,讓中青年干部及早接好班。可是,他仍固執地留在領導崗位上,繼續發布他文不對題的指示,要求下屬整理發表他語無倫次的講話。他留戀昔日的權威,希望永遠有下屬向他投來熱烈的目光。當他發現那目光轉而投向他的部下談笑風生的孫局長時,感到一種被冷落的“心酸”,甚至有點“妒意”。他無法回避這目光所形成的無形的壓力,他感到權力正在轉移。為此,他陷入苦悶和惶惑。老部下馬文富一針見血的規勸、地委李書記“退居二線”的榜樣和制度改革不可抗拒的潮流,使吳楓終于領悟到“參加革命需要勇氣,辭官為民需要更大的勇氣”!當他試圖以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排隊就醫時,他又感受到新生活巨大的誘惑。他終于作出了勇敢而明智的選擇,回到群眾中間,當一名普通老百姓。他把當年親手操辦的大青山牧場選為最后的歸宿之地。作品以人物性格和生活的內在邏輯結構故事,樸素自然,意蘊深刻。在人物刻畫上,有意讓主人公陷入微妙復雜的矛盾心理之中,從而磨礪出他本質純正的磊落襟胸。作品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龐守英《普通女工》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智勇的王子喜熱圖》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