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政治諷刺詩。詩的副標題為:“江青取經”。作者趙樸初。發表于1977年2月16日《人民日報》。后收入作者詩詞選集《片石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3月版)。《故宮驚夢》是詩人參觀了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慈禧罪行展覽”后構思而成的作品。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在于通過審“丑”來創造詩美。詩人寓莊于諧,用輕松、幽默、滑稽的諷刺喜劇形式反映了現實社會一個重大政治事件——江青反黨集團的覆滅,表現了一個嚴肅的主題——真理不可征服,歷史不能倒轉,逆潮流而動,必然會受到歷史的懲罰。反黨野心家江青,是詩中著力塑造的諷刺形象。詩人準確地把握了江青這個歷史小丑偽裝著的反革命本質,和她急欲登基當女皇的心理狀態,并用漫畫式的夸張手法放大了她本質所決定的致命矛盾:偽裝露了馬腳,野心成了夢幻,從而引起讀者蔑視丑類的快慰笑聲。詩的構思新穎奇妙。“江青訪慈禧”是假,“取”登基之“經”是真,寓假于真,造成一種更集中、更強烈、更典型的藝術效果。假想的“拜謁慈禧”的事實,更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力。讀者在聯系對比中發現兩位“女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獨斷專權的野心、陰險毒辣的心腸、賣國求榮的媚態、奢侈成性的作風,結幫派、排異己、抓權勢的手段,裝腔作勢、動輒變臉的神態等,簡直如同孿生。這種虛實結合手法造成的藝術變形,舉重若輕地完成了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升華。用這種手法塑造的江青丑惡形象,繪聲繪色、形神畢肖。這首詩創造性地運用了傳統的“套曲”形式,揚長避短,靈活自如。曲調的名稱、節奏與內容自然吻合,并有很強的象征性。如《刮地風》一節,和急轉直下的內容相適應,連用數個短句,形成緊強急促的節奏,猶如狂飆突起,象征著女皇夢的徹底破產。這首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它將諷刺對象政治無賴式的口頭禪加以提煉、集中,由諷刺對象自嘲自諷,從而加強了諷刺效果。詩中大都用生動活潑的口語,俗而不腐,詼諧、犀利,有很強的形象感。《故宮驚夢》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真實。時代精神與詩人創作個性,詩的內容和形式,都達到了較為完美的統一。有的評論文章認為趙樸初的這類政治諷刺詩是詩苑中“別具特色的一朵鮮花”,“起到了為其它詩歌所無法取代的作用”。這首詩發表后,曾在社會各階層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上一篇:楊新敏《故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杜生渝《敵后武工隊》當代文學作品賞析